記者 王婕妤 通訊員 賀秋平
“安塞腰鼓手”“延長烤肉師”“延安果藝師”……近日,在2025陜西省勞務品牌交流活動上,延安市6支代表隊集體亮相,成為現場一道亮麗的風景。
“延安文化底蘊深厚,在這片黃土地上,既孕育了流傳千百年的非遺技藝,又形成了陜北美食文化。近年來,延安市圍繞‘技能培訓+勞務品牌+就業創業’鏈式發展,立足‘一縣一品’系統培育,聚焦特色產業精準培訓,整合政策資源推動勞務品牌建設,讓勞務品牌成為促進延安市高質量就業的‘金名片’。”11月10日,延安市就業服務處勞務輸出科科長張亞麗說。
截至目前,延安市已培育特色勞務品牌22個,其中全國知名勞務品牌1個、省級勞務品牌2個、市級勞務品牌8個、縣級勞務品牌11個,累計帶動就業創業超過15萬人次,產生的勞務經濟收益約24.2億元。
非遺類勞務品牌是文化底蘊與技能價值的完美融合,通過技能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開辟就業新渠道。
高塞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塞腰鼓傳承人,也是“安塞腰鼓手”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他把傳統腰鼓表演形式歸納整理為20多種套路打法,多次在全國各大歌舞團、院校、企業傳授安塞腰鼓技藝,還定期舉辦安塞腰鼓培訓班,挖掘、培養了一批青年安塞腰鼓手。“目前我們組織了多支腰鼓隊,有時自己接商演,有時在政府支持下參加培訓、接演出。現在我們團隊已經走遍全國各地,一年下來人均能掙六七萬元。”高塞東說。
11月10日,吳起徐新羊肉剁蕎面團隊忙完吳起縣周灣鎮的活動,又馬不停蹄趕往定邊縣郝灘鎮。“我們團隊主要承接紅白事餐飲服務,這兩年找上門的活兒越來越多,大家幾乎一年四季都在外忙活,干得起勁。”該團隊負責人徐新說。
吳起縣培育的“吳起羊肉剁蕎面師”勞務品牌衍生出了“羊肉剁蕎面服務隊”。全縣13支“羊肉剁蕎面服務隊”服務范圍包括陜西以及內蒙古、甘肅等地,人均勞務年收入超過5萬元,不僅為當地群眾開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徑,也讓濃郁的“延安味道”香飄四方。
近年來,烹制獨具特色的陜北美食正在成為就業“香餑餑”。“根據特色,我們打造了‘陜北農小廚’系列勞務品牌,將地方特色美食轉化為就業招牌,子長煎餅、甘泉熗鍋面、延長烤肉等地方特色美食,從尋常餐桌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張亞麗說。
“延長烤肉師”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任小強說:“‘延長烤肉師’這個勞務品牌讓延長烤肉這項美食有了更高的、統一的標準。經過我們培訓的烤肉師,在各地就業時很受歡迎,同時也有更多人關注延長烤肉。”
聚焦市場供需變化,延安市還精準對接民生需求,培育了“寶塔月嫂”“延川家政服務員”“宜川護工”等一系列家政服務類勞務品牌,以專業服務守護千家萬戶的幸福。曾是家庭主婦的“寶塔月嫂”張治梅說,通過培訓,她實現了穩定就業,也找到了自我價值,全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蘋果是延安最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圍繞這一優勢產業,延安市打造了“延安果藝師”勞務品牌,將傳統種植升級為標準化、技能型職業。截至目前,延安市累計培訓133.6萬人次,賦能果農從“會種”到“慧種”,讓小蘋果成為助農增收的“致富果”。“通過我們‘延安果藝師’托管的一些果園,經濟效益能翻一番。作為果藝師,我感到很驕傲。”“延安果藝師”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潘曉平說。
勞務品牌連著大民生。延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魯海棟表示,將在延安勞務品牌培育建設的良好勢頭下,不斷挖掘地方特色,通過“政府給政策、企業給就業、協會給標準、機構給培訓”的全鏈式發展模式,讓延安勞務品牌這張“金名片”切實促進群眾就業創業增收,助推產業發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