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斌 通訊員 郭乾琪
初冬的商州,寒意漸濃,位于商洛市商州區沙河子鎮張村的食品產學研基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機械設備轟鳴穿梭,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進行基礎收尾工作。據悉,正在沖刺建設的是規劃投資1.2億元、一期投資3000萬元的冷水魚加工項目。
“目前,生產車間內部已裝修完畢,設備也正在安裝調試,工人正在對外部的綠化和道路施工進行最后的沖刺。”在項目現場,商州區畜牧獸醫中心主任趙永健介紹道。
2024年,商洛市水產品總產量達7537噸,預計2025年將突破萬噸大關。然而,一個現實困境擺在面前:目前,全市冷水魚銷售以活魚為主,存在運輸成本高、產品損耗大、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
為提升全市冷水魚養殖產業韌性和市場競爭能力,延伸漁業產業鏈條,商州區果斷上馬冷水魚加工項目,充分利用商州區食品加工產學研示范基地現有標準化廠房,進行食品加工升級改造,旨在打造一個集初加工、精深加工、大宗貿易與供應鏈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水產品加工中心。
“項目計劃11月達到試運營條件。”趙永健表示,項目建成后,可將冷水魚銷售單價由每公斤60元提高至每公斤120元。
據測算,項目全面投產后,預計年生產三文魚切片達2000噸、深加工產品達1000噸,年可實現產值3.1億元,畝均產值達600萬元,上繳利稅600余萬元。項目將直接帶動25個村集體年分紅150萬元,并提供35個穩定就業崗位。
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典型,商州區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生態優勢,聚焦設施漁業,推動漁業完成從“小戶零星養殖”到“全產業鏈齊全”的跨越式發展。
“截至2024年底,全區已建成各類養殖基地21個,淡水養殖面積達710公頃,水產品產量達3005噸,漁業總產值達7800萬元。同時,建立了以鱒魚、鱸魚、小龍蝦為主,涵蓋苗種繁育、標魚養殖、漁業加工的全產業鏈體系。”商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彭志華介紹。
與此同時,商州與中國農業大學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合作,推廣國內最先進的魚菜共生4.0智慧養殖系統,全程零排放碳和液廢、固廢;大力推廣陸基圓桶養殖技術,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利用。
三岔河鎮閆坪村聯農帶農設施漁業項目采用“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運營,直接創造就業崗位10個,每年為村集體帶來15.75萬元穩定收入。商州區綠色智慧漁業工廠年產魚苗500萬尾、成魚800噸,通過冷水魚產業帶動周邊鄉村發展漁家樂、鄉村旅游等,預估衍生年產值不低于3000萬元。在大趙峪街道,總投資1.3億元的商洛市冷水魚苗種繁育中心項目前期籌備工作已全部完成,預計2026年底全面建成并投產。
據了解,近年來商州通過“政府引導+龍頭帶動+村集體組織+大戶示范+群眾參與”的創新模式,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和聯農帶農經濟,成立19家新業態公司,盤活農村閑置資產,帶動50個村集體經濟增收390余萬元,帶動群眾就業350人。2024年,漁業帶動就業3310人,帶動脫貧人口1860戶2280人增收。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