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帶電作業檢修消缺力度,提高工作效率,11月20日,國網西安市臨潼區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迎來新突破——首次應用“機器人”順利完成10千伏123秦三線09號桿接地環帶電安裝,提升居民用電可靠性。

當天,該公司首臺帶電作業“機器人”車來到西泉街辦政和路作業現場,工作負責人對施工環境進行再次勘查,交代作業安全風險點,工作人員在工作票上簽字開展作業。隨著指揮員下達的指令,機器人絕緣斗臂升起,并懸停在線路下端最佳工作位置。隨后,技術人員通過高清屏實時監控機器人的工作狀態,手指輕點,機器人便按照預定程序開始作業。整個作業過程流暢有序,經過1個小時的緊張作業,機器人圓滿完成3個接地環和1個驅鳥器的安裝工作任務,進一步保障作業人員安全、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據悉,為順利開展機器人帶電作業試點工作,該公司提前一個星期籌劃,包括了解機器人帶電作業技術、設備性能參數,反復選點,調配計劃等工作。在傳統帶電作業方式中,作業人員需要穿戴厚重的絕緣服,在高壓電場中手動操作絕緣遮蔽、絕緣篷布的隔離、驗電安全措施等,工作強度高、風險大,受天氣、環境等因素影響較大,此次采用的機器人帶電作業技術徹底顛覆了這一傳統模式。作業人員僅需在地面操作平板電腦和斗臂車,不需要冒著觸電風險,讓“機器代人”成為現實。
據了解,該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融合仿真建模、視覺識別及運動控制三大核心技術,主要由一臺協作機械臂和一臺戶外專用機械臂組成,機器人由抓手、升降平臺、遙控器等模塊組成,可以通過視覺定位、運動控制等核心技術實現剝除絕緣層、抓線、雙臂協同穿線等動作。該機器人采用雙臂人機共融、協同作業的方式,通過作業人員在下方操作機器人進入作業位置,下達操作步驟指令。機器人利用多傳感器數據融合、視覺力覺感知,實現作業點位的精準識別、實時建模與作業力量的精準控制。從鎖定目標到完成任務,機器人全程動作行云流水,實現作業人員和機器人的高效協同。

該公司運維檢修部賈維瀚介紹道,“此次配網機器人帶電作業成功落地并開展多場景探索,實現了配電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的實質性突破。”傳統的配網帶電作業長期面臨“高空、高壓、高難度”三重挑戰,帶電作業需要兩名人員背負30公斤的絕緣裝備,在6米高空以毫米級精度協同操作,這對電網高空作業人員的精神和體力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的應用,保障了帶電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有效提高了配網智能化檢修的工作效率。本次機器人帶電作業試點的成功,大幅提高了公司電網運維的安全性和效率,為數智化運檢奠定堅實基礎。
下階段,該公司將持續推進電網智能化、自動化轉型,充分發揮機器人帶電作業優勢,嘗試開展帶電旁路雙回路搭接、修剪樹枝等高難度作業。通過開啟帶電作業智能化應用新時代,為轄區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優質的電力服務。(張楚翌 臨潼公司:潘世策 賈維翰 李義琦)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