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仙”李白的吟誦穿越千年,與機器人的靈動舞姿相遇;當非遺棉絮畫的溫潤質感,與跨國界的唐詩旋律碰撞……11月25日上午,“何以長安·創(chuàng)見未來”網絡媒體采風暨“雙重”精品展示推介活動在長安云·西安城市規(guī)劃館正式啟動,用一場古今交織、充實精彩的演繹,給出了“何以長安”的鮮活答案。


活動儀式特別設置“詩意長安”“科創(chuàng)西安”“何以長安”三個篇章,通過互動表達、現場演繹、機器人表演、TED式演講等多種形式,帶大家沉浸式感受“唐詩之都”西安跨越古今、連接中外、向上向新的歷史文化魅力與蓬勃發(fā)展動力。
詩意長安:穿越千年邂逅盛唐繁華

一闋飛花令,半部盛唐史。詩意長安開篇“沉浸感”拉滿,大唐不夜城NPC“李白”以《詩意長安“飛花令”》互動開場,帶大家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夢幻之旅,一句句耳熟能詳的唐詩在互動中流轉,仿佛穿越千年重回盛唐長安。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在情景講述《唐詩何以興——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借鑒》中,從地理坐標到文化意象,從歷史縱深到時代價值,結合古今深度詮釋了西安作為“唐詩之都”的精神內核,讓觀眾對西安打造“唐詩文化品牌”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繁星計劃達人、外籍自媒體創(chuàng)作者、留學生龍智慧與“棉絮畫”非遺項目傳承人許輝搭檔,演繹首個為西安和唐詩創(chuàng)作的國風英文歌曲《a Poem of Tang唐詩?西安Xi'an》。在悠揚古韻中,一縷縷棉絮經雙手揉捏、層層粘貼,共同繪就一幅《何以長安》的動人圖景,跨國界、跨形式的聯動表達展現了唐詩文化在全球的傳播與共鳴。

科創(chuàng)西安:產業(yè)升級釋放強勁動能
如果說文化是千年長安的“根”,科創(chuàng)便是新時代長安發(fā)展的“翼”,此次活動將長安文化與科創(chuàng)發(fā)展結合,人形機器人“長長”和“安安”現場為大家?guī)怼段鑴游靼病繁硌荩瑒幼黛`活流暢,節(jié)奏感十足,“傳統(tǒng)與科技共舞”的雙重特色,也正是長安跨越古今、持續(xù)煥新的核心密碼。
“大咖說西安”TED式演講環(huán)節(jié),三位行業(yè)分享嘉賓從產業(yè)升級、科技創(chuàng)新、文旅融合等領域出發(fā),與大家分享企業(yè)實踐經驗與未來構想,多角度彰顯了西安打造“絲路科創(chuàng)特區(qū)”、建設區(qū)域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堅實基礎與強勁動力。

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系統(tǒng)方案中心副主任徐陽,帶來《傳統(tǒng)產業(yè)升級——老牌國企如何長出新翅膀?》主題分享,與大家講述老牌國企蝶變重生的經歷與成果,展現西安產業(yè)升級的生動縮影。

長安匯通集團總經理助理、秦創(chuàng)原創(chuàng)投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徐進以《云集耐心資本 做強創(chuàng)投引擎》為主題進行分享,一次次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生動實踐,無不體現著西安“智”造的硬核力量。

陜文投集團西安唐時良辰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家勝,帶來《文化IP與“沉浸式”體驗重構城市文旅消費生態(tài)》演講,在一個個案例實踐中,讓大家看到了西安產業(yè)多元發(fā)展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
何以長安:多元共話繪就古都新章
網絡空間是凝聚社會共識、匯聚發(fā)展力量的重要平臺。今年以來,西安市委網信辦攜手中央及省市級網絡媒體、全國性商業(yè)網站平臺,全面聚焦“深化開展‘三個年’活動、‘八場硬仗’”和全市“深化六個改革”重點工作生動實踐,以“科創(chuàng)產業(yè)”“城市更新”“唐詩之都”“生態(tài)保護”等多維度切入,在網絡全平臺推出新媒體稿件30萬余篇,總閱讀量突破6億人次。同時,也打造了一批有質量、有深度、有意義的精品宣傳項目,為全市創(chuàng)新推進高質量發(fā)展營造了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上輿論氛圍。

何以長安篇章,同步舉辦2025年西安市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項目展示推介活動,重點推介了“十四五答案·奮進在西安”網絡傳播活動、“科創(chuàng)筑夢長安”網絡傳播活動、“習聲回響·文韻中國”西安站網絡傳播活動、“千年古都韻·文創(chuàng)新西安”網絡傳播活動、“何以長安·創(chuàng)建未來”媒體采風活動、“理響中國知行TALK”理論傳播活動、2025年正能量作品征集展播活動、“就AI西安”人工智能專題網絡傳播活動、“潮涌長安網聯世界”網絡國際傳播活動、網觀西安(網信西安)新媒體項目等多個精品項目,來自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中國經濟網、華商網、西安日報、搜狐(知乎)陜西、鳳凰陜西、網觀西安等十家單位的推介人現場分享項目開展情況和重點成果,展現了西安網上宣傳工作的豐碩成果與多元布局。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長安,何以長安,答案也在生活工作在這個城市的每個人心中。“何以長安”篇章特別設置情景講述環(huán)節(jié),邀請大唐不夜城NPC“李白”、西安青年城市風光攝影師王慶睿、西安地鐵海外項目學員馬寶羅等多位代表分別從不同視角,講述自己心中“何以長安”的答案。他們眼中的西安,飽含鄉(xiāng)愁與榮光,熱愛與傳承,神秘而又鮮活,一句句關于城市包容與溫度的真摯分享引發(fā)全場共鳴,讓厚重而又多元的“長安印象”更加深入人心。

“李白”寬袖長袍加身,通過古詩吟誦的方式,講述長安從不是史書中的文字,它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少年意氣,也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文人風骨,更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人間煙火。如今的西安文旅發(fā)展,既是重現歷史風華,也是守護文化根脈。

青年攝影師王慶睿說“長安從不是一座靜止的城”,他通過上百幅攝影作品,講述自己和熱愛西安的攝影師伙伴們一起,用鏡頭記錄火箭凌空與城墻同框、秦嶺山中四季風光無限、城市里的古風煙火等動人畫面的經歷,希望西安的美好,被更多人知曉。

來自哥倫比亞的馬寶羅,目前在西安學習地鐵運維的技術。2028年,西安地鐵參與建設的哥倫比亞波哥大地鐵一號線將開通運營。他表示在西安不僅學習地鐵先進技術,更感受了西安如千年前的長安同樣的厚重文化和熱情氛圍,希望家人和朋友都能來親身體驗。
儀式結束后,來自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的骨干記者編輯繼續(xù)聚焦“科技+產業(yè)”“文旅消費+唐詩之都”“內外雙循環(huán)”等主題,深入西安各行業(yè)代表性企業(yè)開展行進式采訪報道,對外展示“古老與年輕對話、傳統(tǒng)與科技共舞”的立體西安,讓更多人讀懂長安、愛上西安。(記者 姬文艷)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