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陜西積極推進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工作,各試點城市圍繞氣候風險評估、產業轉型與城市韌性提升等方面展開積極探索,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適應氣候變化發展模式。
據了解,陜西共有3個城市入選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其中,商洛市和西咸新區于2017年成為首批試點,銅川市于2024年新增入選。
商洛市重點從完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強化氣候風險評估、提升適應能力等方面入手,科學設定本地建設目標,系統探索城市建設路徑,有效增強了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西咸新區印發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方案,提出構建“6+3”建設模式,聚焦工作體系完善、風險評估強化、預警預測加強、空間布局優化、基礎設施提升及水安全保障等六大方面,致力于打造氣候生態高地、推動試點協同增效與科技創新引領。
銅川市積極推動氣候適應與產業轉型深度融合,構建了專項評估指標體系,開展區域氣候敏感性與脆弱性動態評估,并依托氣候條件發展中藥材產業,選育出“耀芩1號”黃芩、抗旱丹參等抗逆性優良品種。同時,通過整合生態資源,推動中藥材種植、中醫醫療與康養旅游融合發展,為城市綠色轉型注入新動力。
在科技支撐方面,陜西省氣象局自主研發的“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系統”集成氣候變化分析、影響評估、城市氣候效應分析、未來預估及成果可視化五大功能模塊,可實現極端天氣精準研判與動態追蹤,開展熱島、雨島、干濕島等效應的量化分析,并建立水資源、能源、人體舒適度、交通等方面的影響評估模型,量化氣候變化對關鍵行業的具體影響。系統還可對未來氣候要素變化及高影響天氣進行科學預估,配套智能報告生成功能,為決策提供清晰參考。
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陜西將圍繞構建氣候適應型社會、優化統籌協調、強化風險評估、推動基礎設施改造、爭取資金支持及促進經驗交流等重點方向持續推進,推動試點工作取得新成效。
(記者 李欣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