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楊媚 記者 唐冰
清晨六點半,天光微亮,西安市西影路觀音廟附近逐漸聚起等活的務工人員。與昔日近百人擠占非機動車道的雜亂場面相比,盡管如今仍有零散務工人員,但規模已大幅縮減,非機動車道也恢復通暢,學生上學不用再鉆人堆。這一變化,來自省政協委員李臻的提案建言。
李臻平日上班都要途經西影路觀音廟區域。她注意到,由于大量務工人員聚集路邊候工,不僅擠占了道路影響交通通行,還對附近上學的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為此,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她提交了《關于建設靈活務工人員就業市場的提案》,建議建設規范化的靈活務工人員就業市場,提供就業信息、飲水如廁等配套服務,讓零工群體“有處可去、有崗可尋”。
這件提案交辦后,很快得到西安市政府的重視。雁塔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就業科副科長常璐告訴記者,委員提案提到的西影路觀音廟區域隸屬雁塔區,而雁塔區零工驛站去年7月就已建成投用。接到李臻委員提案后,街辦工作人員與雁塔區人社部門通過多次宣傳引導,逐步將聚集在路邊的務工人員分流至零工驛站,但仍有少部分務工人員認為驛站提供的崗位靈活性不足、薪資待遇未達預期,繼續選擇在路邊等候臨時工作。目前,雁塔區人社部門仍在對剩余人員持續開展引導工作。
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雁塔區零工驛站地處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商圈核心區,依托“政府+市場”模式,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和專業就業創業導師,提供求職招聘、政策咨詢、職業培訓等一站式服務。同時,驛站還提供飲水、休息、醫療救急等便民服務,確保務工人員在求職過程中感受到貼心的溫暖。
零工驛站的價值,不僅在于提供固定的求職場地,更在于構建“線上+線下”精準對接服務模式。
線下,雁塔區通過“訪企拓崗”專項活動,深入走訪企業1600余家,挖掘適配零工群體的崗位超1萬個;舉辦“零工市集”現場招聘會9場、“直播帶崗”網絡專場47場。線上,建立35個網格化求職群,實時推送崗位信息。同時,隨著“雁棲零工”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通過為務工人員和用工單位建立標簽畫像、開展智能匹配,打破了傳統“路邊攬活”的時空限制,實現供需信息精準匹配。目前,該平臺已注冊個人用戶3934人、用工單位646家,線上發布崗位超1萬個。
家住沙井村的侯九龍就是零工驛站精準幫扶的受益者。今年29歲的他擁有電工技能,但一直以打零工為生,工作不穩定且難以照顧家庭。正是通過驛站宣傳活動,他加入了微信社群,工作人員在了解其工作需求后,迅速為他匹配了兩家單位的電工崗位,從推薦到面試、試崗再到正式入職,僅用了一周時間。他的成功就業,是零工驛站深化就業服務的一個縮影。
“這份工作圓了我的‘穩定就業夢’。”侯九龍高興地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西安已建成零工市場(驛站)29個,并打造了“藍小工”“長安零工”等一批線上零工平臺,現已累計發布市場化就業崗位4.1萬個,有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告別“馬路候工”走進了“暖心驛站”。
西安市政府辦公廳在提案答復中明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零工群體供需精準匹配,推動就業服務與社區需求、區域產業深度融合,重點開發“媽媽崗”“靈活崗”“夜間崗”等特色崗位;全面落實職業培訓補貼、社保補貼等惠民政策,為零工群體提供從求職、培訓到維權、保障的“全鏈條”服務,讓靈活就業者“就業有渠道、權益有保障、生活有尊嚴”。
李臻表示:“希望交通部門能進一步介入,協助引導剩余的務工人員前往零工驛站求職,避免占道候工的情況影響交通通行和學生安全,讓零工就業既有序又有溫度。”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