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的扮演者武建博與觀眾互動。(記者王旭東攝)
■記者 康喬娜
當身高1米88的“李白”一襲白衣現身西安千古情景區的青石板路上,市民游客瞬間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這是11月21日,記者在西安浐灞國際港采訪時看到的一幕。
在現場,小朋友們仰起頭,仿佛透過眼前這位現代青年,窺見了千年前的盛唐氣象。這位“詩仙”沒有讓他們背誦《靜夜思》,而是微微俯身,含笑相邀:“小友,可愿與我共吟一首新的詩詞?”
這位李白的扮演者,是24歲的東北小伙武建博。從大學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畢業后,他于今年5月“落戶”西安千古情景區,成為行走于景區內的“盛唐代言人”。
從措手不及到游刃有余
“有些孩子跑來背唐詩,張口只會背《詠鵝》或《靜夜思》。”武建博坦言,那一刻,他感受到的不是互動的輕松,而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我不能讓他們覺得,唐詩只有這么一些廣為人知的代表作。”武建博說。
這個發現,成了他工作中最大的驅動力。于是,他主動選擇《上李邕》等詩篇,用生動的演繹和誦讀,讓市民游客直觀感受唐詩的意境。
“我希望孩子們接觸的,不是書本上冰冷的考點,而是歷史溫熱的心跳。”武建博告訴記者,扮演李白已不僅是他的一份工作,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體驗。當他在陽光下誦讀《將進酒》時,他更加確信,歷史可以通過有溫度的方式,直抵人心。
“扮演歷史人物,最大的挑戰往往來自現代文化的沖擊。”武建博告訴記者,常有市民、游客沖他喊出“網絡熱梗”或游戲里的臺詞。
從最初的措手不及,到如今的游刃有余,他已摸索出獨特的應對之道。
在互動演出中,武建博拂一拂衣袖,就能展現出大唐使者的氣度。“某乃當今四川綿陽人,并不通曉小友所言是何處方言?”一語既出,既接了地氣,又不著痕跡地將現場觀眾的想象,從虛擬游戲拉回了歷史場景。
事實上,為了這片刻的從容,武建博在幕后下了苦功。景區中午開園,他上午的時間多數都奉獻給了“李白”,研習其率性的書法、揣摩其飲酒的豪姿、苦練其飄逸的劍術……“只有我自己先相信我是李白,觀眾才會相信。”武建博說,從最初僅能背誦數首名篇,到如今熟記百余首詩作,他深知,人外有人,必須不斷積累,才能接住現場觀眾隨時“飛出”的生僻詩句。
讓“凝固的歷史”流動起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西安千古情景區的核心追求,正是通過深度互動,讓“凝固的歷史”流動起來。
西安千古情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不滿足于讓市民、游客僅僅“拍照打卡”,而是希望通過“太白對詩”“房玄齡在此”等鮮活節目,打造持久的文化記憶點。
與此同時,景區對華陰老腔、皮影戲等進行了創新演繹,通過更加明快的節奏和更為時尚的視覺呈現,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
一位來自湖南的游客感慨道:“這里用人們能聽懂、也愿意聽的方式,很真誠地把西安的文化講給大家聽。”
在這里,歷史不再是教科書上遙遠的姓名。當武建博扮演成李白,與市民游客對詩時,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已然完成,文化傳播的種子也悄然種下……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