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樂
從峪口到田間,從社區到學校,我市持續開展“秦嶺大講堂”活動,通過廣泛播撒愛護秦嶺生態環境的“綠色種子”,目前已構建起全域覆蓋、多元互動的公眾參與體系。
從校園到全城 互動中增強環保意識
今年9月,一場“多樣秦嶺 萬物有愛”的生態講堂在航天城第一小學開展。在“秦嶺大講堂”講師的精彩講解中,500余名同學齊聚一堂,在唐詩中感受秦嶺之美,在互動中強化秦嶺環境保護意識。
講堂上,講師詳細為同學們講解了秦嶺生態環境、介紹了“秦嶺四寶”及如何開展保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同學們認真傾聽的同時,在心中埋下愛護秦嶺的“綠色種子”。在“珍愛秦嶺,守護綠水青山”的錚錚誓言響徹校園后,同學們在植物科普老師劉明星的指導下,親手種下秦嶺瀕危植物——“羽葉報春”,寓意將秦嶺環境保護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為我們賴以生態的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
這是西安市開展“秦嶺大講堂”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隨著“秦嶺大講堂”從校園走向全城,目前我市已構建生態保護共同體。
秦嶺神奇動物有多少?珍貴植物有哪些?為什么要保護我們的秦嶺?……這些藏在腦子里的問號,在“秦嶺大講堂”上都能找到最生動的答案。在一次次“課堂”上,專家學者用一個個故事和精彩的圖片、視頻,逐一為學生及市民群眾揭開秦嶺“一水一木”的神秘面紗。
豐富講堂內容 常態化開展專題培訓
據了解,按普法責任制要求,2022年起,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堅持每年開展“秦嶺大講堂”專題培訓活動。結合秦嶺保護法律法規“七進”宣傳活動,年均在全市大專院校、機關、農村社區、宗教場所等開展各類宣傳40余次。結合常態化開展“司法巡山”活動,持續加大對沿山區縣、景區等場所的法治宣傳和秦嶺保護宣傳。
“秦嶺大講堂”對學習、宣傳、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提高保護隊伍政治與業務水平意義重大。按照“政治引領、業務賦能、全民參與”主線,“秦嶺大講堂”培訓內容涵蓋省、市關于秦嶺生態保護的決定、條例、規劃、部署、法律法規,秦嶺生物多樣性知識、行政復議與訴訟、古道文化、農家樂(旅游民宿)準入管理、戰略價值與綠色發展、管控要求、違法典型案例等多個方面。結合不同的受眾群體,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宣傳。
據統計,近年來“秦嶺大講堂”先后深入灞橋區、臨潼區、長安區、鄠邑區、藍田縣、周至縣等6個區縣,開展細致入微的輔導講解,受眾群體達6萬余人。隨著覆蓋范圍從沿山區縣拓展至全市,目前“秦嶺大講堂”已實現政府機關、沿山區縣村民、大中院校師生、中小學生、志愿者等全方位覆蓋。
為盡可能豐富講堂內容,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與陜西鐵路檢察院西安分院合作開展典型案例巡回宣講活動,邀請4位專家教授就重要法律法規進行講解;組織相關領導為業務骨干等開展專題培訓、安排一線業務干部和退休人員下基層宣講。與此同時,舉辦三期“讓世界看見秦嶺”研討會,邀請院士、學者等,從傳承秦嶺文化、守護中央水塔、秦嶺生態和人文價值等三個方面,為秦嶺保護與發展建言獻策;舉辦6次“秦嶺大講堂”活動,指導志愿服務團體開展16次活動,覆蓋超6萬人次。
廣泛凝聚合力 攜手守護大美秦嶺
起初,“秦嶺大講堂”是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創辦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平臺。如今,它已成為政府與公眾在秦嶺保護工作方面重要的溝通橋梁。
為廣泛凝聚保護合力,“秦嶺大講堂”開辦以后,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攜手市委社會工作部、共青團西安市委指導成立了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志愿者聯盟。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目前聯盟已開展各類宣傳宣講活動60余場;指導團體開展“大講堂”50余次。隨著公眾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認知的不斷增強,對秦嶺文化傳承的興趣日趨濃厚,“秦嶺第一課,聽院士講秦嶺”系列視頻反響熱烈。
作為宣傳平臺和重要橋梁,“秦嶺大講堂”通過有效推動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為構建全民參與守護秦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依托“秦嶺大講堂”,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將持續創新,提升公眾對于秦嶺保護重要意義的認同度,激發全社會共同參與秦嶺保護的積極性,努力營造全民參與守護秦嶺的良好氛圍。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