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西安車站海關獲悉,今年1至10月,西安車站海關服務保障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達5063列,同比增長16.2%,核心指標穩居全國首位。數字背后是一場靜水流深的改革,一年來,西安車站海關通過智慧監管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打造出高效便捷的通關環境,助力陜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智慧“通關革命”:從“車等貨”到“貨暢行”
冬日的西安綜合保稅區,車流如織。一輛輛滿載出口貨物的集裝箱貨車,正通過“一票多車”模式快速分撥。過去必須湊齊所有集裝箱才能過卡,如今哪怕只有1個箱子也能通行,實現了貨車“隨到隨走”。這一變化源于西安車站海關實施的“一票多車”新模式,打破了傳統“整報、整出、整入”的限制,累計為企業減少貨物滯留成本近六成。
在西安車站海關監控指揮中心,物流監管平臺上的數據實時跳動。“點擊出口貨物查詢,報關單號、集裝箱號及每箱貨物對應的報關單信息一目了然。”西安車站海關監管科科長侯海洋介紹。
智慧監管實現了從“小時級”到“分鐘級”的跨越。系統通過AI識別技術,實現各節點數據全時段自動比對,將審批環節用時從平均4小時大幅壓縮至5分鐘,查驗準備時間也縮短了一半。
“以前為等查驗指令,得在海關和鐵路場站之間跑好幾趟。現在通過App,可實時查看集裝箱通關狀態和物流動態,全程掌上操作,省時又省心。”西安優便捷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關務經理邊梅說。
構建開放通道:從“經濟通道”到“通道經濟”
記者了解到,西安國際港站已成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開行量突破3萬列的車站,開行總量超過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總量的1/4。
西安車站海關創新服務方式,開辟通關“直通車”,設立“綠色通道”,為出口企業提供快速響應的通關服務;成立7×24小時通關保障專班,保障貨物高效通關,助力全國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班列(西安-杜伊斯堡)加密開行。截至11月13日,西安累計開行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651列,超全國開行總量五成。通過全程時刻表班列運輸,時效較普通班列壓縮30%以上,運輸成本不到空運的1/5。
跨里海方向班列也成為新亮點。截至今年10月底,西安累計開行跨里海方向中歐班列563列,占全國跨里海班列總量的80%以上。這條串聯中國、哈薩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至歐洲的“鐵-海-鐵”聯運通道,運輸時間較傳統線路縮短至最快11天。
一系列創新政策驅動下,西安港不僅吸引陜西本土企業加速集聚,還輻射帶動華東、華南、華北等地貨物來此集貨,“集結效應”日益凸顯。
西安車站海關關長王麗英表示,下一步該關將積極貫徹落實海關促進外貿發展和支持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各項措施,深化智慧海關建設,推進“智關強國”行動,推進智慧物流監管系統二期建設、綜合查驗場地改擴建等,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全力保障中歐班列(西安)高效開行,為陜西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貢獻海關力量。(記者 馮曉瑞)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