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清晨,汽笛聲劃破長空,一列滿載電池組件的中歐班列(西安)緩緩啟程,駛向德國。這個平均每100分鐘就有一列班列發出或抵達的西安港,已成為中國內陸對外開放的繁忙樞紐。
自2013年11月28日首趟西安至哈薩克斯坦國際貨運班列開行以來,截至今年9月底,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30845列,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標連續7年穩居全國前列。這支新時代的“鋼鐵駝隊”,正憑借更密集的班列、更高效的運營、更深入的融合,帶動陜西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讓流動的陜西活力迸發,讓“一帶一路”風光更美。
更密集——
跨里海中歐班列強勁增長
11月12日一大早,阿塞拜疆166國際物流和貨運公司中國區負責人薩爾汗·庫班里就忙著給海外客戶發郵件,為他們預訂艙位。
“去年,我在西安開設中國分公司,不到一年就完成了1000個標準集裝箱的貨運量,把中國制造的汽車、工業機械和日用品,通過中歐班列運往阿塞拜疆。”薩爾汗·庫班里自豪地說。
“中歐班列(西安)的開行量多年位居中國第一,這是我最看重的。”薩爾汗·庫班里說,西安港能將來自各地的商品高效匯集于此,再通過跨里海中歐班列運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大幅降低跨境物流的運輸與時間成本。
他算了一筆賬:“若走海運,中國貨物運抵阿塞拜疆通常需兩三個月;而通過中歐班列(西安),僅需20天左右即可送達客戶手中。鐵路運輸兼具比空運價格低、運量高,以及比海運時效快的優勢,極具性價比。”
越織越密的“通道網”,架起亞歐經貿往來的“黃金橋”。而“陸海內外聯動”模式,正是中歐班列提升國際貿易效率的關鍵。
西安港與青島、寧波等沿海港口合作,開通6條鐵海聯運班列,實現貨物“一站式”轉運至內陸樞紐,并通過18條國際干線輻射歐亞,截至目前,中歐班列(西安)累計發送貨值超5400億元。
近兩年,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班列數量不斷增加,運輸時效由原來的15至23天縮短至11天左右。截至2025年10月,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開行跨里海班列超400列。
“今年以來,西安港多次刷新該站中歐班列日裝車紀錄,單日裝車最高達1314車。2月28日,西安港開行中歐班列24列,平均一小時就有一趟中歐班列發出或抵達,創單日到發中歐班列最高紀錄。”西安鐵路局西安鐵路物流中心國際港營業室值班主任劉順利說。

更高效——
數據聯通讓“下單”更方便
在發貨量屢創新高的同時,中歐班列(西安)的發貨效率也不斷提升。這樣橫跨歐亞大陸的國際“快遞”,又是如何“下單”的?
11月13日,在西安浐灞國際港的北京欣賽福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鐵路貨運操作員李潔在電腦前為客戶預訂中歐班列的艙位。
“在中歐班列長安號綜合服務平臺,我們能看到各趟班列的出發地、目的地、發車日期和艙位預訂情況,可根據需要選擇班列,點擊一下鼠標,就能‘下單’。”李潔指著屏幕上的班列信息說。
目前,該平臺運營西安至歐洲、中亞、俄羅斯以及跨里海、黑海等中歐班列線路,與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國家鐵路數據互聯互通,3年來累計運量超過160萬集裝箱。
數字化聯通為發展賦能,也為客戶減負。
“在平臺錄入裝箱清單等單證,就可生成國際鐵路聯運單等材料,這些信息同步傳到哈國鐵進行預審,貨物到達口岸等待時間大幅減少。”西安普菲特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想說,“以前口岸換裝要3至4天,現在只要3個小時就能完成換裝,班列運行效率提高30%,企業綜合成本下降15%。”
除了在線訂艙、報關等“貼心”功能外,平臺還推出了“在線融資”功能。4年來,平臺聯合各金融機構對企業提供超187億元的資金支持,還特別推出“運單融資”服務,使中歐班列客戶資金周轉更便捷,讓企業“出海”添底氣。
同時,“綜保+班列”疊加效益加速顯現,吸引越來越多的東部和中部的汽車、鞋帽、車用液晶顯示模組、無線路由器等貨品到西安集結。
“僅‘區港聯動’這一監管舉措,企業可一站式辦齊海關和鐵路手續、入區退稅手續,出口通關時間從1.6小時減至48分鐘,每個標箱就能為企業節省成本約1400元。當前,海關、鐵路數據實現互聯互通,企業通過手機就能完成預約查驗、過境落箱、人工放行和放行補發等小散環節業務辦理,通關效率大幅提升。”西安車站海關關長王麗英說。
更深入——
中歐班列(西安)經濟圈正崛起
“來,嘗一碗剛出鍋的油潑面!”11月13日,位于西安浐灞國際港的愛菊健康生活體驗館內人頭攢動。一家攤位前,掌勺師傅麻利地給面碗里放蒜末、辣椒、小蔥。熱油一潑,“刺啦”一聲香味四溢。
制作油潑面的面粉,是愛菊集團通過中歐班列(西安),從哈薩克斯坦運回來的。近年來,愛菊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開展“訂單農業”,還建設了糧油加工基地。
“今年,我們在北哈州運營了面粉成品、掛面、飼料等多個加工廠,海外工廠的產量提升了100多萬噸,回程的運量也增加了三成。”愛菊集團黨委書記劉東萌說,“當地的原材料直接制作成成品面粉、面條等,發運至國內,讓西安人在家門口就能嘗到‘中亞味道’。”

馳騁在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讓陜西與各國的合作更深入。
——6月10日,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建成投用,實現中國-哈薩克斯坦“樞紐對樞紐”物流運輸通道升級,進一步提升阿拉木圖與西安鐵路物流運輸時效及場站集散分撥能力。
——今年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期間,陜西舉辦中歐班列(西安)相關推介及合作論壇,與共建“一帶一路”多個國家達成統一數據標準、規范數據采集、制定利用規則的共識,實現貨物運輸跨境數據互聯互通。
——西安浐灞國際港先后與俄羅斯集裝箱運輸公司和德鐵集團全球貨運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有力提升境外貨物的集結、分撥能力。
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中,中歐班列促進陜西與多國經貿合作規模屢創新高,國際協作密切高效。同時,依托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西安浐灞國際港持續深化港產港貿融合發展,已聚集大宗批發、跨境電商企業4000家,帶動大宗商品貿易額突破3000億元,并引入中國康佳、德國克諾爾等產業龍頭企業,區域500強及子公司達到98家,正在打造產貿聚集協同、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在國內外合作伙伴的緊密協作下,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正在加快構筑。隨著空運、海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等運輸方式有機銜接,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等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一個蓬勃發展的中歐班列經濟圈新圖景正徐徐展開。(群眾新聞記者 肖倩)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