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鄠邑區朝陽社區舉辦“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過佳節”活動,數百名居民歡聚一堂,用歌聲與舞蹈展現濃濃愛國情與鄰里情;寶雞市鳳縣、渭南市臨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我與國旗合個影”主題實踐活動,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美好祝福;延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志愿者走進敬老院,為老人獻上精彩文藝演出……今年以來,陜西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
近年來,陜西積極探索“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模式,從紅色宣講到非遺傳承,從數字賦能到產業融合,不斷拓展文明實踐應用場景,為文明實踐注入新活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紅色宣講”:傳播黨的好聲音
“向上是踏實奮斗,向善是心懷熱忱,向好是像青花瓷般越磨越亮。”11月18日,在銅川陳爐古鎮,陜西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師、銅川市“德潤銅川·榜樣力量”宣講團成員吳歡喜作著講解。多年來,他用鮮活語言詮釋黨的創新理論,讓群眾聽得明白透徹。
理論宣傳是文明實踐的重要內容。陜西依托遍布全省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及各類基地、驛站等陣地,組織老黨員、優秀志愿者、模范典型等深入城鄉,宣傳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和方針政策。
7月8日,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師風采展示大賽決賽在延安舉行。大賽以“文明實踐·‘理’響三秦”為主題,通過縣級初賽、市級復賽、省級決賽的形式,以賽促學、以學促進,推動基層理論宣講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
陜西科教資源豐富,如何發揮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在理論宣傳、政策解讀、資政建言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陜西通過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對共建的形式,推動優質理論資源直達基層。
7月底,陜西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研究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學掛牌成立,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對共建,以雙向賦能為主要目標,不斷放大“疊加效應”,更好地在服務教育群眾中宣傳引領群眾。
在楊陵區,“新農人”宣講團有組織、有計劃、分批次進農村、進工廠、進田地,把理論課堂搬到群眾生產生活現場。“新農人宣講新思想”文明實踐活動受到群眾歡迎。
“報告+宣講”“理論+文藝”“互聯網+宣講”……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師用小故事闡明“大道理”,用身邊事解讀國家“大政策”,使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非遺傳承”: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
5月31日,2025年全國“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示范活動在安康舉辦。活動通過文藝展演、龍舟競賽、文明集市、實踐觀摩等形式,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引導人們在活動中感受端午節的魅力。
要堅持以文傳脈,強化系統觀念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在構建大保護格局、踐行大考古思路上持續發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的要求。
今年暑期,西安市未央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圍繞“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過暑假”主題,打造非遺體驗課堂。蠟染、剪紙等傳統技藝“走進”社區,在少年兒童心中種下文化傳承的種子。
“文明實踐+非遺傳承”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陜西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陣地為紐帶,將非遺工坊搬進實踐站,邀請剪紙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設體驗課,讓群眾在動手操作中感受非遺魅力。
在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前后,陜西組織開展“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系列活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8月29日,柞水縣開展“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七夕”主題文化活動。金婚夫妻分享相處之道,“90后”新婚夫妻講述暖心故事,管樂合奏、花鼓表演、男女對唱等節目輪番上演,展現家庭文明新風尚。
省委宣傳部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文明實踐+非遺傳承”模式既解決了非遺傳承的場景難題,又讓傳統文化成為群眾可感、可學、可用的精神滋養,實現了文化傳承與文明建設的雙向賦能。
“+鄉村振興”:培育文明鄉風
3月27日,陜西省“文明實踐我行動”暨“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示范活動(第一場)在漢中市西鄉縣舉行。文藝志愿者通過陜南民歌、舞蹈、音樂快板輕喜劇、漢調桄桄、漁鼓表演唱、雜技等表演形式,為群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活動現場設置的“聚星愿·潤茶鄉”文明實踐集市,圍繞政策宣傳、農特產品展示、愛心義診、應急救援等內容,設置了34個服務攤位,為群眾提供義診、義剪、政策宣講等服務。
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今年以來,陜西先后在西鄉縣、宜君縣、黃龍縣舉辦“文明實踐我行動”暨“強基工程”示范活動,創新開展“聚星愿·潤茶鄉”“銅行動 納百川”“榆見美 眾享惠”“幸福家 益起來”“悅鄰里 幸福匯”等文明實踐集市活動,推動28家省級文藝家協會與基層文明實踐陣地結對共建,形成“協會帶骨干、骨干帶群眾”的良性互動機制。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陜西積極倡導農村道德文明新風尚,持之以恒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提升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助推鄉村振興。
“現在大家都比著搞衛生、比著做好事,風氣越來越好。”府谷縣黃甫鎮段寨村村民段永飛說。
段寨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針對村民需求開設技能培訓班,讓大家在學習中長本領、增收入;通過制定村規民約、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推動村民從“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轉變。
通過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陜西形成產業創新、人才培育、生態治理等多維賦能路徑,構建“輸血”與“造血”結合的長效機制,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記者 王帥)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