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山陽縣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及智能制造產業,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形成電源制造、顯示觸控和碳纖維發熱材料等三大產品鏈,產值同比增長15%,并推動企業向研發創新延伸。
在山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圖景隨處可見。今年剛投產的瑋帝電業生產車間內,十幾條全自動電纜生產線高速運轉,8000萬元投資的兩期項目正發揮著關鍵配套作用。作為5G電源適配器產品鏈的重要環節,該企業不僅有效降低了鏈主企業生產成本,更讓“山陽制造”的產業鏈完整度顯著提升。
在同一個園區的陜西礪冰拉米拉熱能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加快生產進度,開足馬力趕制高性能碳纖維發熱電暖器。“我們引進的生產線智能化程度高、產能大且品質穩定,目前在商洛地區是獨一份。”公司負責人胡煒的話語中透著底氣,這一優勢正是山陽產業鏈精準補鏈的生動成果。
近年來,山陽縣錨定實體經濟發展根基,以產業鏈式布局、集群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新引進碳纖維汽車及飛行器零部件制造等5個強鏈項目,日產6萬件變壓器和線束延鏈項目建成投產。“目前產業鏈整體競爭力顯著增強,已成為縣域工業增長的主引擎。”山陽高新區科技創新科科長趙貽方介紹,園區以“產城融合”理念優化布局,今年落地項目平均投資強度較去年提高20%,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升。
智能制造是電子信息產業升級的關鍵抓手。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鏈主企業,陜西邁思普電器有限公司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數字能源、智能生產、產品研發三大領域持續突破。今年前三季度,企業實現產值1.9億元,銷售收入1.86億元,稅收230萬元。“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構建了‘研發本土化、技術前沿化’的創新體系,累計獲得了49項發明專利,產品遠銷歐美、日韓等地。掌握了電源制造核心技術,才能贏得全球市場的認可。”公司總經理王建軍道出了企業突圍的關鍵。
“十四五”以來,山陽縣大力推進園區提標擴容攻堅戰,高新區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新建標準化廠房2.1萬平方米,成功引進4家新企業入駐。電子信息產業園職工宿舍樓與科研中心正式投用,顯著提升了園區配套功能與畝均效益。聚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并推動鏈主企業從“加工制造”向“研發創新”轉型。通過建圈強鏈,電子信息及智能制造產業已集聚16家企業,山陽釩產業園獲批復,全釩液流電池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7個技改擴能項目建成投產,奧科粉體復產并實現預期效益,釩、金、重晶石等傳統產業實現擴量提質,在建設高能級電子信息科創孵化器方面已處于全省領先地位。
展望“十五五”,山陽高新區已繪就新藍圖。“我們將按照‘產城融合、創新開放、補鏈強鏈、集群發展、綠色低碳’的思路,著力做大電子信息及智能制造首位產業,全力提升豐富新材料、大健康主導產業集群度和創新力,將園區建設成為產業集聚區、生態綠色與循環經濟示范區、創新驅動發展和開放協同發展先行區。”山陽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蔡濤表示。(通訊員 楊天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