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委宣傳部組織媒體采訪團,深入西安經開區、閻良區兩大產業高地,走進陜西建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陜建機”)、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汽”)、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角防務”)、陜西中科天地航空模塊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天地”)四家龍頭企業。從撐起國家工程的工程機械,到馳騁全球的智能重卡,從賦能高端裝備的航空鍛件,到打破國外壟斷的高端電源,采訪團近距離感受西安制造的創新活力,見證這座城市以產業為基、以科創為魂,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的強勁奔跑姿態。

陜建機:閉環模式筑優勢 高端裝備闖全球
作為陜煤集團骨干企業,陜建機自2004年上市后,以“制造+租賃+再制造”閉環模式打造差異化競爭力,實現“制造”實力與“租賃”優勢雙向賦能。
租賃端以塔式起重機為核心,設備數量、噸米數均居國內首位、全球前列,是重大工程的“信賴之選”;制造端聚焦三大核心產品,盡顯“西安智造”實力:瀝青混凝土攤鋪機是深耕30余年的“骨魂產品”,主編相關國家標準,已迭代至國四車型,核心參數優異且能一次成型減耗提效,應用于港珠澳大橋等國家級工程;2023年跨界研發的新能源鋰離子礦用無軌膠輪車,創企業新品研發最快紀錄,含4種車型,最高續航200公里,搭載防爆鋰電,技術源自航天民用轉化,適配綠色礦山需求。

目前,陜建機沿“一帶一路”在中亞、中東等多地設辦事處,近一年制造板塊出口額占比60%,依托西安經開區與中歐班列,打通內陸出海通道,讓“西安造”裝備立足全球市場。
陜汽:智綠轉型開新局 海內外市場雙豐收
扎根西安經開區的陜汽,近年以創新驅動重卡“智”“綠”轉型,依托“天行健”車聯網平臺破局,其海外品牌經理回翔、車聯網產品部副部長王召立,分別從海外布局與技術創新維度,分享實踐成果。
技術創新:以“天行健”為核心,適配多場景
王召立介紹,陜汽圍繞物流全流程打造SaaS化智慧物流體系,開發新能源車輛補能調度算法、封閉園區自動駕駛云控等技術,還提供管車、節油服務,助力客戶降本增效。其中,預見性巡航技術借電子地圖與GPS規劃車速,精準節能,推動重卡從“工具”向“服務載體”轉型。
海外布局:定制服務破局,拓全球影響力
回翔表示,陜汽定制海外聯網終端與管理平臺,建成2個海外數據中心,服務54國超6000輛入網車,覆蓋監控、運營分析等三類核心服務;2025年系統升級后新增3種語言,還添遠程鎖車風控功能,后續計劃用AI優化服務,提升海外競爭力。

城市治理:主動賦能,助數字化監管
陜汽還以“天行健”服務城市治理:渣土車監管平臺為交警、城管提供違規管控抓手,也支持車隊管理;尾氣排放監管平臺實時采數、識別違規車輛并推動整改,形成監管閉環,助力環保與城市管理升級。

目前,陜汽氫燃料重卡銷量居全國前列,L3級重卡量產、L4級車型特定場景落地;全球150國實現聯網覆蓋,16個海外本地化工廠為“陜汽制造”全球布局筑牢支撐。
三角防務:技術革新破難題 賦能高端裝備產業
2002年成立于西安閻良區的三角防務,錨定航空航天鍛件領域,逐步成長為我國大型航空鍛件領域“關鍵力量”。

其核心突破在于打破技術壟斷:2008年啟動4萬噸模鍛壓機建設,2012年投產,一舉突破國外重型鍛壓裝備壟斷,為多款高端航空裝備及發動機打造機身承力框等核心鍛件;2019年登陸創業板(陜西第50家上市企業)后,啟動二期智能制造基地,推動業務從鍛件生產向精密零件制造延伸。
二期基地“黑燈工廠”盡顯智能化優勢:AGV車自主轉運工件,臥式五軸設備僅需人工裝卡毛坯,后續環節全自動化;更以鏡像銑技術替代傳統化學腐蝕法加工飛機蒙皮,解決行業難題——相比傳統工藝的周期長、腐蝕不均、污染大,鏡像銑精度高、無污染、支持曲面加工,還規避蒙皮變形問題,目前已建成6米級、3米級兩條全自動蒙皮產線。據副總經理王海鵬介紹,新型加工方式借可調纖維材質工裝實現零件自動化翻轉與一次性定位,10小時左右可完成一件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與精度大幅提升。
當前,三角防務作為航空產業鏈中游“橋梁”,連接原材料廠家與飛機總裝廠,提供高質量鍛件及精密加工服務。目前二期智能產線進入調試與產品開發階段,投產后將依托12500噸級設備保障高端項目;三期項目計劃2027年一季度建成全球最大12.5萬噸模鍛壓機,滿足下一代航空裝備需求,鞏固我國重型模鍛技術全球領先地位。
中科天地:深耕電源賽道 從“跟跑”到“領跑”
2011年扎根西安閻良區的中科天地,技術積淀深厚——其2006年始于深圳,2011年響應西安航空基地招商落地,依托當地航空產業配套與服務,短短四五年產值數倍增長,現已是專注航空航天DC/DC、AC/DC電源轉換器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

“部分產品達國際領先水平!”公司副總經理劉卓自豪地表示,如5毫米高的5瓦系列電源模塊,性能超越美國同行;專型系列產品功率,更是全球先進水平的兩倍。從中科天地成立初期的技術追隨者,到如今細分領域引領者,關鍵突破是實現航空機載電源國產化替代,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航空航天裝備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撐。
目前,中科天地仍持續創新,向電源芯片等核心領域邁進,相關產品已初步推出,計劃明年實現電源芯片大規模上市,屆時將達成電源產品全鏈條國產化,進一步降低國外技術依賴。憑借硬實力,企業先后獲評陜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時注重員工關懷與團隊建設,以和諧企業文化凝聚創新力量。展望未來十年,劉卓透露,企業目標明確:力爭產值突破20億元,成長為全球知名的電源設計、制造與服務一體化企業,提升“西安造”高端電源在全球航空航天領域的話語權。

從經開區工程機械的標準引領、重卡產業的智綠轉型,到閻良區航空鍛件的技術突破、高端電源的國產替代,西安制造業正以“分區聚力、集群共進”的態勢,將科創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產業競爭力。陜建機的精益求精、陜汽的全球視野、三角防務的產業擔當、中科天地的“專精深”突破,不僅勾勒出西安制造的多元發展圖景,更共同繪就了“以科技賦能產業、以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動畫卷。在“一帶一路”倡議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雙重加持下,西安制造業必將持續釋放發展活力,為城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推動西北地區產業升級注入更為強勁的動能。(張楚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