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陜西“十四五”時期區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效。
西安都市圈經濟總量達到1.67萬億元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徐田江介紹,“十四五”以來,省委、省政府聚焦國家戰略部署、立足陜西省情實際、著眼群眾所需所盼,統籌推進關中科技賦能創新升級、陜北能源革命轉型升級、陜南生態優先綠色升級,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84:1縮小到2024年的2.57:1,關中、陜北、陜南三大區域經濟總量分別是2020年的1.29、1.73和1.12倍,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正在形成。
在三大區域聯動方面,我省持續加快推動關中創新要素與陜北能源化工、陜南生態資源深度融合,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建強成勢,21個秦創原未來(新興、特色)產業創新聚集區聯動發展,西安—咸陽一體化向縱深推進,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西安都市圈常住人口達1875萬人、經濟總量達1.67萬億元。關中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調整方案有序實施,興化集團啟動搬遷榆林,榆鄂寧現代煤化工集群、寶漢天工業母機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商洛市納入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圍繞區域聯通,我省跨區域通道建設不斷健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建成投用,連接西安與咸陽的西安地鐵1號線三期開通運營,漢江安康白河至丹江口段實現復航,西延、西康等5條高鐵和西安至興平、鄠周眉等9條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進,與2020年相比,關中、陜北、陜南三大區域公路里程分別增加約700公里、3600公里、5300公里,交通路網聯通水平持續提升。
圍繞城鄉縣域協同發展,我省統籌推進產業培育和“四個一批”項目建設,2024年全省縣域經濟總量達到1.68萬億元、增速高于全省1.1個百分點,縣域經濟均值突破200億元,生產總值超200億元的縣域達到27個,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14%,較2020年提高3.48個百分點。
“十四五”期間我省實施城市更新項目9000余個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友志介紹,五年來,我省系統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道路里程達到10416.76公里,較“十三五”末新增3309.93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建成和在建總里程達到469.46公里,較“十三五”末新增112.37公里,居全國第11位。結合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建成綜合管廊662.07公里,較“十三五”末新增161.92公里。新增配備充電樁5.9萬根,充電樁數量達到“十三五”末的3.47倍。
五年來,我省累計實施城市更新項目9000余個,完成投資超3800億元。聚焦“一老一小”,建成340個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覆蓋率達93.8%。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330個,更新改造小區內水、電、氣、熱等各類老舊管線8589公里,建設完整社區90個,城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圍繞縣域城鎮建設,“十四五”時期,全省實施縣城建設項目6300余個,完成投資2669億元,縣城道路增加502公里,供排水、燃氣、供熱等管道增加1450余公里,污水日處理能力較“十三五”末提升21.62%,37個縣成功創建縣城建設示范縣;推動100個縣域副中心鎮建設,“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投資522.52億元,鎮區建成區規模新增16.68平方公里,有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為筑牢城市安全韌性底線,五年來,我省累計排查整改燃氣安全隱患6.93萬處,更新改造燃氣、排水、供水、供熱等老化管道1.66萬公里,同步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配套布設物聯智能感知設備2.5萬余套,覆蓋監測各類管道1.17萬公里,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風險防控水平。
(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