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高巧艷 康孝桃)眼下,定邊縣150余萬畝玉米進入集中收獲期,田間地頭收割機轟鳴作業,運輸車輛往來穿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今年,依托科技賦能與產銷協同發力,該縣玉米生產實現量質齊升,畝產成功突破1.3噸,預計總產量超80萬噸。

11月14日,在鹽場堡鎮種植大戶王增強的千畝玉米地里,兩臺大型玉米收割機穿梭田間,一氣呵成完成摘棒、剝殼、秸稈粉碎等工序,金黃飽滿的玉米棒源源不斷裝入車廂。“今年種了1000多畝玉米,畝產達到2300斤,兩臺收割機作業五六天就能全部收完。”王增強介紹,收割期間實現邊收獲邊銷售,糧食直接發往寧夏,既省心又劃算。
喜人的豐收成果,離不開科技賦能的堅實支撐。定邊縣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引進推廣耐密、抗旱、高產的優良玉米品種,配套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同時,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一對一”精準技術指導,推動玉米種植從“看天吃飯”向“靠技增收”轉變。“今年,我們重點打造糧油作物‘三主融合’高產示范樣板,有效提升了玉米單產水平。”定邊縣農牧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書記姬祥介紹,目前北部灘區玉米畝產達1.1噸以上,部分高產田塊畝產突破1.3噸,實現了提質增效“雙目標”。
顆粒歸倉是豐收的起點,產銷暢通是增收的關鍵。在白泥井鎮衣食梁村玉米烘干廠,大型烘干設備滿負荷運轉,剛收割的濕玉米被源源不斷送入烘干塔,經精準控溫烘干、篩選除雜后,直接轉入倉儲庫。“我們提前加固改造了5000平方米玉米儲存庫,完善排風與頂板隔熱設施,有效防止糧食回潮變質。”烘干廠負責人王亞介紹,大型烘干塔日烘干量可達300至400噸,烘干后的玉米除供應本地養殖場、飼料廠外,還銷往寧夏、西安、四川等多地儲存基地,銷路十分暢通。
為破解“賣糧難”“價不優”等問題,定邊縣還積極搭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產銷對接平臺,整合散戶種植資源形成規模化供應,打通從田間到市場的流通壁壘,實現“種得好、收得快、賣得俏、收益高”的良性循環。
姬祥表示,下一步,定邊縣將持續聚焦糧油單產提升行動,優化品種布局和技術推廣體系,推動糧油綜合產能穩步提升。同時,培育壯大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完善產銷對接機制,讓種糧農民既穩收“豐產糧”,又多賺“增值錢”,全力推動縣域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