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1月8日電(記者 岳冉冉)由中國科學家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古DNA測序技術發現,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墓中出土的長臂猿是一個新物種,屬于冠長臂猿屬。該成果于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細胞》(Cell)上。
2004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發掘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園時,在第12號陪葬坑中發現包含長臂猿骸骨的動物骨骼群。2018年,中英科學家通過形態學研究認為其為長臂猿一新屬、新種,已經滅絕,并將其命名為“帝國君子長臂猿”。

帝國君子長臂猿頭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2025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團隊通過提取該長臂猿牙齒上的古DNA進行測序,發現帝國君子長臂猿并不是一個新屬,而是一個新種。
“我們更正了此前的研究結果,確認帝國君子長臂猿是冠長臂猿屬的一個新物種,它與今天的海南長臂猿很像,是近親。”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東東說。

帝國君子長臂猿與今天的海南長臂猿是近親,圖為海南長臂猿。(趙超 攝)
據介紹,帝國君子長臂猿出土位置位于陜西西安南郊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墓東南側的第12號陪葬坑,同坑出土動物還有豹貓、猞猁、亞洲黑熊、丹頂鶴等,同時還出土有青銅鐵鏈及飼養器具。
“據此可以推斷出,2000多年前,夏太后在世時喜歡養珍禽異獸,這些寵物被豢養在皇家苑囿中,夏太后死后,這些動物可能就隨她殉葬了。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論文作者之一、山東大學教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說。
此外,本次研究還有一些有趣的發現,比如,科學家從基因組角度進一步夯實了“天行長臂猿”作為一個獨立物種的分類學地位;發現了調控長臂猿“胳膊長”的基因“SHH”等。
本次成果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牽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山大學、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山東大學、蘇格蘭博物館等機構共同完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