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專門描述兒童腫瘤診療分布相關特征的監測年報《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2020》于3月20日發布。年報顯示:急性白血病仍是兒童患病人群最多的重大惡性疾病,其次分別腦瘤、淋巴瘤、骨腫瘤及其他惡性腫瘤。

陜西兒童腫瘤的發病治療情況如何?22日,華商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衛建委兒童血液病專家委員會委員、陜西省衛健委兒童白血病專家組組長、西安市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劉安生,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兒內科首席專家、兒內科大主任兼兒內二科(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潘凱麗。
全國兒童腫瘤監測點陜西有15家
據了解,這份年報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指導下,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發布的,也是我國首次對白血病、實體腫瘤等兒童重大惡性疾病患兒進行摸底工作。
年報收錄全國313家兒童腫瘤監測點的329093張兒童腫瘤病例報告卡,分析了出院時間為2017—2018年(2017年1月—2018年12月,以下均同)、年齡為0-19歲的惡性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良性腫瘤的病例信息,包括就醫省份分布、醫療付費方式、住院費用及平均住院日等數據。
這份年報中提到的全國兒童腫瘤監測點陜西有15家(漢中市中心醫院、嵐皋縣人民醫院、留壩縣醫院、三二〇一醫院、陜西省人民醫院、西鄉縣中醫醫院、旬陽縣中醫院、石泉縣醫院、銅川市人民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安市兒童醫院、西北婦女兒童醫院、渭南市中心醫院、咸陽市中心醫院),2017—2018年,15家陜西監測點報告并被年報納入的兒童腫瘤病例報告卡共計10719張。其中,報告卡比較多的是西安市兒童醫院和西北婦女兒童醫院。
兒童實體瘤與成人差異大
防范關鍵靠早發現早治療
潘凱麗告訴記者:“中國腫瘤登記制度始于1959年,當時,在食管癌高發的河南林州設立了第一個腫瘤登記中心。上世紀70年代、1990~1992年和2005年先后組織了3次全國調查,而這些調查主要針對成人腫瘤,缺少對兒童腫瘤的關注。《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2020》發布,為兒童建立腫瘤監測網絡,為建立規范的治療方案、防控策略等打下基礎。”
潘凱麗說,兒童腫瘤主要分實體瘤和血液系統腫瘤兩大類。血液系統腫瘤最常見的就是各種白血病和淋巴瘤,與成人區別不大;但兒童實體瘤的病種與成人差別很大,甚至很多病種在成人中根本就沒有,最常見的兒童實體瘤是各種“母細胞瘤”,比如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母細胞實際上就是比較原始的細胞。還有尤文氏肉瘤、骨肉瘤等也較為常見。而成年人中常見的肺癌、乳腺癌、肝癌、大腸癌等在兒童中也有,但比例很小。“作為兒童患病人數最多的重大惡性疾病之首的白血病,其誘因十分復雜。近些年,臨床研究的重點在于‘二次打擊學說’,即認為白血病是在外界刺激下引發的基因突變。西北婦女兒童醫院是目前省內唯一一家開展專業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醫院。”
醫生提醒
潘凱麗表示,兒童腫瘤必須要靠早發現早治療,并提醒家長平時要多觀察孩子。“如果發現孩子出現貧血、食欲不佳、沒有力氣,骨痛、四肢疼痛,身上出現出血點,不明原因發燒持續一周以上、淋巴結腫大,突然生長變慢或消瘦、精神不好,孩子腹部、四肢有包塊等癥狀時,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 (付啟夢)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