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由陜西省法學會主辦,西北政法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西北大學法學院、西安財經大學法學院協辦的第七屆“法治陜西論壇”在西安隆重舉行。論壇以“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推動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臺階”為主題,匯聚全省政法系統、高校、實務界代表,圍繞法治建設重點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開幕式:凝聚共識,擘畫法治陜西新藍圖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劉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樊維斌,省政協副主席李忠民出席論壇,開幕式由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省法學會副會長牛克儉主持,省政府副秘書長矯增兵致辭。
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廳長楊政國全面介紹了陜西法治政府建設成效——陜西法治政府建設實現從有形到有效的深層次轉變,延安、寶雞等多地成功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群眾滿意度連續三年實現三連升。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專職副會長王凱華通報了論壇征文評獎結果,彰顯了法學研究與陜西實踐的深度融合。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劉強發表講話指出,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高水平法學研究和法治實踐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更高水平法治陜西、平安陜西貢獻更大力量。
交流發言:多維發力,破解法治建設關鍵課題

在交流發言階段,六位發言人精準對接主題,展開深度研討。其中省政協常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副主任,陜西海普睿誠律師事務所主任趙黎明圍繞"加強新時代律師人才隊伍建設"作交流發言。他以《植根法治陜西大局 培育新時代法治人才》為題,結合30余年實務經驗與我省律師隊伍發展現狀,提出律師人才培養的"四維路徑",引起高度關注。
一、價值引領,鑄魂育人
律師隊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當前我省律師人數已達21665人,位居西北首位。趙黎明強調,律師不僅要精通法律技藝,更應堅守“價值理性”,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執業全過程,主動融入法治陜西建設大局,實現從“法律技工”向“法治使命擔當者”的轉變。海普睿誠成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持續為特殊群體與中小微企業提供公益服務,正是踐行“人民律師”理念的生動體現。
二、系統培育,構建“三位一體”能力體系
圍繞專業能力、社會能力與復合能力,趙黎明提出“三位一體”的培養路徑:
專業能力上,倡導建立終身學習機制,推動律師從“法律工程師”向“法律總工程師”轉型,打造“高精尖缺”法治人才;
社會能力方面,強調律師應具備宏觀視野,通過“百名律師進百村”、參與地方立法、重大項目法律審查等實踐,提升社會治理參與度;
復合能力建設上,他指出要把握“一帶一路”機遇與科技變革趨勢,提升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善用AI、大數據賦能法律實務。
三、堅守底線,筑牢執業生命線

職業道德是律師不可逾越的“生命線”。律所必須對違規行為“零容忍”,青年律師更應系好“第一粒扣子”,讓專業能力在紀律邊界內充分發揮作用。
四、知行合一,實現職業價值升華
趙黎明從哲學層面指出,律師的培養最終要回歸“知行合一”,只有在具體案件、公共政策與社會治理實踐中不斷錘煉,真正讓紙上的法律走向實踐,才能將法治信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就新時代法治人才的價值使命。
趙黎明的發言立足陜西本土實踐,邏輯嚴密、立意深遠,既有理論高度,又具實務導向,為陜西律師人才培養以及律師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卓有建樹的系統思考。
作為陜西本土領先的律師事務所,海普睿誠始終秉持“專業立所、人才興所、品牌鑄所、文化強所”的發展理念,持續參與法治社會建設。未來,海普睿誠將繼續深化律師人才培養機制,為法治陜西建設注入更多專業力量與智慧支持。(海普睿誠律師事務所)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