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在秦嶺腹地,纏綿的秋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寧陜縣梅子鎮南昌村被一層薄霧溫柔地籠罩著,空氣中彌漫著水汽,陣陣涼意襲來。近日,在村委會活動室里,寧陜縣政協常委、派駐南昌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楊恩鑫和黃志安,熱烈地討論著獼猴桃的銷路問題。
“再過十來天,獼猴桃就要大量上市了,咱們可得再加把勁聯系銷路,得讓群眾的果子趕緊變成票子啊!”楊恩鑫一臉焦急地說道,緊接著又堅定地表示,“村上發展特色產業,咱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必須帶頭支持,我先預訂100斤!”
獼猴桃,作為南昌村的傳統產業,承載著群眾增收致富的希望。為了讓這小小的獼猴桃變成“金果果”,楊恩鑫和黃志安可沒少下功夫。從早期的獼猴桃剪枝、施肥、授粉,到科學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他們都與村干部一起深入田間地頭,與種植戶并肩勞作,手把手地進行技術指導。同時,他們精心協助產品包裝設計,千方百計地幫助拓寬銷售渠道,旨在讓群眾的收入再上新臺階。
時間回溯到2023年3月,剛到南昌村不久的楊恩鑫,在一次院落會上聽到了群眾的心聲。女王坪組的水池因為地基下沉、年久失修,出現了漏水的情況,群眾飲用自來水成了難題。聽到這個消息后,楊恩鑫一刻也沒有耽擱,立刻趕到現場查看情況。隨后,他馬不停蹄地前往有關部門匯報,憑借著自己的執著和努力,爭取到資金6000元,對水池進行了加固維修。當清澈的自來水再次流進群眾家中時,大家的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走訪過程中,楊恩鑫了解到柳樹溝組的水泥路因連續降雨發生了大面積塌方,800余米的道路成了斷頭路。這不僅讓該組20余戶群眾出行極為不便,到梅子鎮辦事要繞行20余公里路程,還嚴重影響了群眾中藥材的種植和運輸。面對這一難題,部分群眾抱怨:“我們對駐村工作隊工作滿不滿意?等你們把這段斷頭路打通了再說!”
面對群眾的質疑和期盼,楊恩鑫沒有退縮,他堅定地接過話來:“大家有難題,我們一定想辦法解決!”此后,他先后多次前往縣財政、交通、移民工作站等單位,一趟又一趟地奔波,一次又一次地反映情況,只為了能為群眾爭取到修路的資金。在村組干部、駐村四支隊伍和該組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經過8天的艱苦奮戰,困擾群眾好幾年的斷頭路終于被修通。隨后,楊恩鑫又多方奔走爭取資金,對損毀路面重新鋪設了水泥路,對護坎進行了維修、加固,徹底解決了該組群眾出行不便的難題。
“一定要為群眾辦實在事,當群眾貼心人,群眾才會信任我們。”細數兩年多的駐村工作,楊恩鑫就像一本活賬本,對每一件事都記得清清楚楚。2023年7月,爭取到600米管道,解決了部分群眾自來水管道破損的問題;2023年12月,爭取到省政協慈善捐款10000元,對該村兩名尿毒癥患者進行了補助,還爭取到政協委員善款5000元,對患癲癇病的群眾進行了幫助;2024年4月,爭取資金建設南昌村人飲工程,提升了銀洞組部分群眾及村委會群眾的安全飲水質量;2024年8月,協調爭取愛心助學金,資助南昌村5名困難家庭大學新生;2025年5月,他又爭取資金,維修了3處村級道路塌方路面……
駐村兩年多時間,楊恩鑫牽頭爭取資金50余萬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他還積極幫帶銷售2萬余元的獼猴桃、蜂蜜、核桃等農副產品,為群眾拓寬了增收渠道。他解決了涉及群眾出行、生產生活等揪心事30件,調解矛盾糾紛4件,為群眾申報外出交通費補助、求職補貼、養老及高齡認證、合療繳費等實事80余件。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駐村工作隊員的責任與擔當,成為了群眾心中真正的貼心人。(通訊員 楊卓 唐安)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