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杜靜波 攝
8月8日上午,政協陜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
省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高中印發言: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對文旅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發掘和用好豐富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文化建設”。陜西是文化旅游資源大省,文旅產業發展基礎扎實、潛力巨大。
存在問題:
一是尚未形成多部門協同齊抓文化旅游發展的格局;二是文旅產業發展水平與文旅資源地位不相稱;三是文旅產品供給與群眾需求還有差距;四是城鄉布局和區域發展尚不平衡。
下一步,要瞄準建設有陜西味的著名國際旅游目的地,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一、統籌推動,形成“文旅綜合產業綜合抓”的態勢。一要健全領導機制,打造萬億級文旅產業集群是一項任務艱巨的“一把手”“綜合性”工程,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成立領導小組,黨政“一把手”分別為第一組長、組長統籌推動。二要加強部門協同,文旅系統要深入研究各行業發展規劃及政策,主動尋找文旅與各行業發展的契合點和發力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文旅”,加強各部門與文旅協同配合、融合發展,在發改、科技、教育、工信、交通、住建、水利、農業、林業、商務、衛健、國資、體育、文物等行業打造一批融合文旅發展的示范樣板。三要夯實工作責任,召開全省文旅產業發展大會,出臺行動方案,各市縣、各部門、各單位按職責分工抓好任務落實。
二、盤活資源,抓好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傳統資源的現代打造。一要借助科技手段,推動產品推陳出新。二要把握發展趨勢,推出更多消費場景。三要樹立精品導向,抓好產品品牌建設。按梯隊計劃抓好5A級旅游景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級休閑街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品牌創建,打造更多能夠轉化為流量的、打動人心的產品。
三、項目支撐,不斷壯大現代文旅產業鏈群。一要抓好重點產業鏈,旅游經濟是鏈條經濟、融合經濟、協同經濟,現代旅游是一個無限拓展延伸的產業鏈條、產業集群。二要壯大市場主體,發揮陜旅、陜文投等產業鏈鏈主企業、鏈群企業帶動作用,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導向和杠桿作用,用好文旅專項資金、產業基金,培育一批骨干文旅企業。三要加強項目招引,主動謀劃、論證、儲備文旅項目,加大與國內國外頭部企業、一流機構合作,吸引專業團隊來陜投資或提供服務。
四、文旅賦能,以旅游為方法紐帶,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一要轉變發展思路,各市縣(區)要把城市當大景區來規劃、建設和管理,圍繞宜居宜業宜養宜學宜游功能,以規劃引領發展、項目支撐建設、管理提升品位、文化彰顯特色,打造主客共享空間。二要做強縣域旅游,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加強對縣域文旅產業發展的支持,積極創建一批國家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示范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三要做精鄉村旅游,發揮旅游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中“轉換器”“金扁擔”作用,學習浙江“萬村景區化”建設經驗,吸引金融資本、工商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實現創意設計、餐飲住宿、文創商品、特色農產品銷售等多業態運營,挖掘文化體驗、生態涵養、健康養生等復合型價值,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
五、品牌引領,使“文化陜西”和“了解中國從陜西開始”的品牌形象立起來。一要整合營銷力量,深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用好線上線下兩種手段,強化區域合作,精準營銷、強勢營銷,辦好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國際旅游博覽會等重點會展。二要推出精品線路,實施重點旅游線路、引客入陜獎補措施,深化與新媒體平臺的合作,不斷整合推出星級文旅營銷項目和具有標識意義、市場認可、游客滿意的精品線路。三要加強入境旅游,落細落實中國—中亞峰會合作成果,發揮民間外交靈活多樣、渠道多、覆蓋廣的優勢,推進陜西文化旅游國際傳播力建設,深化北京、上海、陜西入境旅游樞紐合作。
六、優化服務,營造以人為本的優質旅游環境。一要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從供給側解決休閑度假旅游短板,以“旅游住宿+”帶動旅游全要素品質提升。二要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開通更多國內國際航線,推進旅游直通車網絡覆蓋,加快實現全域交通“零換乘”,抓好智慧旅游,統籌推進城市、景區和農村“廁所革命”及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三要加強市場綜合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完善信用體系,凈化市場環境,強化旅游安全保障,讓游客順心安心放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