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偉東 攝
7月26日上午,陜西省政協召開“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協商座談會。
中國電子云陜西省總經理,民建省委會經濟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朱小剛建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數字政府建設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政府模式。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強化政府運行、決策、服務、監管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引領和驅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全方位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扎實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陜企通”服務平臺,強化數據集中共建共享,數字政府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我省在數據融合、數據共享、平臺優勢、運營模式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為此,要強化數字政府建設,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政府決策、調控、監管等科學管理能力,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全面提升全省營商環境和服務市場主體能力,進一步促進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創新運營模式,構建全省一體運營機制。一是建立數字政府建設聯席會議機制,打通相關部門業務管轄壁壘,協調推進各部門數據融合,提升數據治理能力。二是全面完成上聯國家、橫聯部門、下通市縣鄉村四級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100%網上可辦,形成覆蓋全省的一張政務服務大網。三是豐富數字政府運營模式,探索和深化省級統建、市縣共建共推的數字政府應用建設運營模式。
二、強化數據融合,賦能涉企創新場景應用。一是依托政府數據資源,統籌布局建設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據服務體系,深化數據開放共享,引導政務數據、企業數據和社會數據融合創新。二是探索開展民營經濟市場數據創業應用,深挖數據價值,完善金融信貸、企業畫像、政策畫像、政策服務、企業辦事等領域數據產品和服務體系,建設一批基于數據創新的應用場景,服務民營企業發展。三是加大創新型涉企服務應用開發投入力度,充分調動各地市積極性,推動數字政府涉企服務應用覆蓋更多的經濟市場主體。四是規范運營管理,推動數字政府應用品牌建設,打造陜西省數字化營商環境服務品牌,促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三、推動統籌共建,提升跨部門協同治理能力。一是通過加大政務信息化建設統籌力度,持續深化政務信息系統整合,推進提升跨部門的行政辦理事項協同聯動能力。二是以“秦政通”“秦務員”等為抓手,打造移動政務服務品牌和政務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建設以法人為主體的數字政府建設應用,提升訴求響應、招商引資、人才服務、降低市場主體交易成本等涉企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三是努力完善“一網通辦”平臺,實現申請事項信息的“一次提交、信息共享、同步辦理、實時流轉、及時反饋、限時辦結”。四是打造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
四、推動數據共享,提升金融供給整體質效。一是依托數字政府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積極探索數據賦能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服務創新,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夯實金融數據基礎,實現政務數據服務與金融產品相結合,將銀行系統與各級政務數據有效對接,構建以政務數據為主,社會數據為輔的金融數據服務體系。三是加強金融數據安全治理,促進數據資源有效整合和規范利用,著力打造陜西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服務平臺,提升金融惠企服務能力。
五、加強數據收集,提升政府監管效能。一是建設“互聯網+監管”系統,建立企業綜合風險預警、企業信用風險分類評價、雙隨機抽查對象推薦、投訴舉報高頻事件、檢查異常集中爆發等風險預警模型。通過數據分析,對監管對象可能出現的風險情況形成相關的風險預警線索,提供給相關監管職能部門進行核查處置。二是將省發改委、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監管對象、執法人員、企業信用分級分類數據及監管行為等基礎數據進行匯聚,推動監管數據分析預警,為各類監管平臺提供基礎能力支撐。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