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縣政協
扶貧農場(工廠)是佳縣在扶貧實踐中的探索和創新,是一種以產業為基礎、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合作社)為載體的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為推動扶貧農場(工廠)健康快速發展,9月16日至17日,佳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先后深入謝家溝、趙大林、向陽灣、赤牛坬、王寧山等8個扶貧農場(工廠),通過現場視察、聽取匯報、走訪企業、訪談農戶等方式,對全縣扶貧農場(工廠)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并會同縣委組織部、農業農村局、扶貧辦等部門進行座談協商。
為解決產業扶貧項目小散弱問題,近年來,佳縣通過整合村、企業、合作社資源,創新發展扶貧農場(工廠),讓貧困群眾通過進場(廠)務工、入股分紅、土地流轉和參與經營等方式掙薪金、分股金、拿租金,助力脫貧攻堅。截至目前,佳縣共有扶貧農場(工廠)18個,其中扶貧農場13個、扶貧工廠5個,涵蓋了種養加、鄉村旅游、光伏電站等行業。
存在的問題
(一)認定辦法不明確。調研中發現,扶貧農場(工廠)因立地條件、產業方向、經濟基礎不同,發展程度不等;扶貧農場(工廠)缺乏一套規范的認定辦法,農場(工廠)的業務管理單位交叉不明,多存在對扶貧農場(工廠)的概念、運行模式、發展方向不清等問題。
(二)發展資金短缺。一是扶貧農場(工廠)是在村集體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數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二是扶貧農場(工廠)的基地、基礎設施等前期項目已完成,因缺乏后期發展資金,導致扶貧農場(工廠)不能真正投入運行。三是扶貧農場(工廠)沒有資格爭取信貸資金。
(三)人才缺乏。扶貧農場(工廠)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數量不足,文化素質偏低,接受技術能力不強,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四)運行不規范。一是扶貧農場(工廠)沒有營業執照,大多數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缺乏基本的辦公設施。二是扶貧農場(工廠)普遍缺乏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三是扶貧農場(工廠)管理人員分工不明、職責不清,一旦發生事故,難以追究責任。四是管理運行機制不健全。部分扶貧農場(工廠)在建設中,行政干預過多,存在大包大攬現象,農民參與扶貧農場(工廠)建設的主動性、獨立性不強,等要靠思想仍然存在,沒有形成市場化管理運作機制。
意見和建議
扶貧農場(工廠)是帶動群眾穩定增收的主要載體,發展扶貧農場(工廠)既要加強內部管理,還需政府牽頭、各部門聯合參與、鎮村干部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扶貧農場(工廠)健康快速發展。
(一)應盡快出臺政策,通過培訓提高認識
一是從產業規模、產業效益、從業人員數量、輻射帶動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制定扶貧農場(工廠)認定辦法。二是要把扶貧農場(工廠)的建設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落實鄉黨委書記一把手的主體責任。三是要對全縣分管扶貧農場(工廠)的相關領導、鎮黨委書記、業務骨干進行培訓,提高思想認識,推動扶貧農場(工廠)發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增強扶貧農場(工廠)發展后勁
一是要繼續推行“縣級領導包抓,牽頭單位主抓,配合單位協作”的模式,齊抓共管、夯實責任。對有發展前景的扶貧農場(工廠)給予政策傾斜,不斷壯大其發展實力。二是整合農業、扶貧等財政資金,加大支持力度,增強扶貧農場(工廠)發展后勁。三是金融部門要適當放寬貸款政策,把扶持扶貧農場(工廠)作為農村信貸的重點,為扶貧農場(工廠)的運營提供資金支持。
(三)多渠道引進人才,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一是培育本地鄉土專業技術人員。把縣域懂經營、會管理的鄉土能人聘進扶貧農場(工廠),鼓勵其參與扶貧農場(工廠)建設。二是通過招考等渠道,為扶貧農場(工廠)選聘專業人才。三是定期開展培訓,邀請專業人員實地指導,幫助扶貧農場(工廠)解決生產、加工、營銷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四是抽調專業技術人員派駐扶貧農場(工廠),進行全程跟蹤服務,鼓勵科技人員入股,并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方面給予優先。五是加強扶貧農場(工廠)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聯系,建立穩定的合作共贏關系,組建技術服務團隊,強化扶貧農場(工廠)發展的科技支撐。
(四)強化管理,激發扶貧農場(工廠)發展活力
一是在未出臺政策之前,建議縣委、縣政府臨時指定農業、扶貧、文旅等業務部門管理扶貧農場(工廠),明確工作職責,解決必要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施,完善日常管理、財務管理等制度。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行“村集體合作社+龍頭企業(能人大戶)+農戶(貧困戶)模式”,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讓更多農民自愿參與扶貧農場(工廠)建設,激發扶貧農場(工廠)發展活力,真正讓農民受益。
(五)試點先行,個體與整體并進
各鄉鎮要根據實際情況,從產業、村集體經濟、企業、人才等方面對比,選擇好扶貧農場(工廠)試點,總結成熟經驗,推廣成功做法。縣委、縣政府要統籌安排,將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扶貧農場(工廠)整合抱團發展,制定差異化發展策略,實施標椎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有效降低同質化競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做大做優做強扶貧農場(工廠)。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