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昊天
配料、拌料、裝袋、消毒滅菌……近日,走進留壩縣政協包扶的江口鎮梭欏村,機器轟轟作響,村民們正忙著種植食用菌,一片繁忙的景象。
梭欏村位于江口鎮以北,近年來,留壩縣政協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不摘”要求和全縣脫貧成效鞏固提升方案,以群眾增收、基礎設施改善為重點,狠抓政策落實和產業發展,積極做好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發生。2018年9月,梭欏村貧困戶人均收入9000元以上,實現成功脫貧。2019年度,貧困戶監測收入人均13761元。
發展支柱產業是實現經濟持續增收,助推群眾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針對梭欏村村情、戶情,四支隊伍認真研討,積極為全村謀劃產業發展規劃,共同協商制定了全村產業發展思路,確定了貧困戶集中入股養豬、中蜂養殖為主導,群眾個戶分散養雞、中藥材種植為輔的產業發展路線。2019年,留壩縣政協投資4萬元,繼續為11戶貧困戶戶均發展土豬2頭、土蜂20箱,9戶貧困戶入股椴木食用菌種植175架,5戶貧困戶入股袋料食用菌8000筒,戶均發展中藥材0.5畝以上,132戶戶均養殖土雞10只。實現了每戶貧困戶有1至2項穩定增收產業、有條件的貧困戶有1個以上增收項目。截至目前,貧困戶養蜂分紅240元、養豬2065元,食用菌入股分紅均已完成,確保了貧困戶今年的穩定增收。同時,縣政協積極落實“消費扶貧”政策,去年10月至今累計消費扶貧9800元,涉及豬、雞、核桃等農副產品。通過消費扶貧等措施,進一步帶動了梭欏村產業發展,確保了貧困戶收入呈上升趨勢。
“還是這座山、這片地,幾年的建設如今卻大變‘模樣’。前幾年村委會周邊都是土路,下雨很難走,現在全鋪成了水泥路。”留壩縣政協駐村工作隊隊長張新建說。2019年,梭欏村投資10萬元修筑三組防洪河堤20米,投資430萬元實施機耕路、排污工程、旅游景點、立面改造、亮化等工程。其中完成全村“立面改造”108戶,改善提升了村民居住環境,全村實現白墻紅瓦美麗村莊。縣政協投資3000元、村委會爭取2萬元落實了村“三隊一屋一規”、德美屋的正常運行;縣政協投資近7萬元,在原有獎補基礎上每戶補助價值500元的改廁材料,截至目前,累計改廁115戶和兩處公廁,廁所革命有力推進了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縮小了城鄉差距。同時,村上投入30萬元,新建文化廣場1個,為村民提供了娛樂活動場所。
扶貧重在扶志扶智。梭欏村堅持“扶貧先扶志”的思路和方法,在工作中,針對部分群眾“等靠要”懶散思想,通過反復耐心的幫扶教育,依托“德美屋”廣泛開展“弘六德、展六美”道德積分評議和“村規民約”評定,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貧困戶盧光弟辦起了養豬場,年收入在3萬多元;帶貧大戶李遠春,養殖中蜂400多箱,為全縣中蜂養殖提供了優質蜂種。
“今年將完成20萬袋食用菌種植任務和50畝果蔬采摘征地、選種落實工作,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加快鄉村旅游開發力度,尤其是在民俗、采摘、家庭農場、農產品加工等項目上打開局面。”談起今年的發展規劃,留壩縣政協派駐梭欏村第一書記宋曉軒說道。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