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斌 通訊員 王鵬軍 白為
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春晴。作為人口大國,抓好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當前,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農業生產,是贏得豐收主動權的關鍵。
連日來,商洛市政協瞄準“三農”問題,立足政協職能,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用好建言為民的“話語權”,做好群眾需求的“風語者”,用實際行動為商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貢獻政協力量。
3月5日至9日,商洛市政協副主席張永平帶領部分委員,采取靈活方式,深入各縣區農業農村工作點,圍繞疫情防控期間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業生產資料供給保障、畜禽產業、糧食安全、農民工返崗及涉農政策落實等開展調研協商;各縣區政協也圍繞本縣區疫情防控期間農業生產工作開展調研,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協商討論對策建議,助力商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振興。
針對農村農業、就業創業的問題,建議要立足疫情防控實際,千方百計拓展就業渠道,加強勞務技能培訓,提升組織化程度,外引內聯捕捉勞務信息,盡可能多地使外出勞務的農民工能夠外出務工賺錢;同時給予本地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以及種植養殖基地從項目、資金、用工等方面提供支持,使其盡快復工復產、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就業;制定支持鼓勵返鄉務工人員在家鄉創業的政策,領辦企業,發展產業項目,擴大就業崗位,使外出能就業,居家有事干,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針對疫情防控產生的用工短缺、原料短缺、延遲開工、規??s減、效益下滑等問題,建議爭取省上相關部門研判疫情防控形勢,預測農業經濟發展動向,評估農業農村經濟影響損失,盡快制定促進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以及產業基地抗擊疫情降低損失增加效益的政策措施,通過用工補貼、流動資金貸款、農產滯銷補貼、化肥、農藥等補助政策,全方位調動和激活農業農村經營主體士氣,提振市場信心,確保農業農村生產經營主體早開工、開全工,滿負荷生產,彌補前期虧損,確保春季損失夏季補。
目前,正值春耕播種、定植的關鍵時期,針對春播春繁面臨的技術指導問題,委員建議:邀請省上組織專家、學者盡快研究制定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指導洋芋點播、畜禽添槽孵化、防疫及病蟲害防治、種養加企業開工生產的規范性操作指南,細化搶農時補虧損、復工復產技術要領,指導春季農業生產依靠科技提升效益、規范生產擴大規模,確保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實現較快地恢復性增長。
要堅持產業扶貧為主助推產業融合,突出脫貧成果鞏固,拉長農業產業鏈,建立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使農村農業生產要素向產業集聚并發揮效能。
建議省上出臺大力推進農業產業與文化、旅游、生態產業融合的政策,加快產業小鎮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庭院經濟發展,推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貢獻力量。
建議盡快健全農業農村系統電子辦公系統,設立農業建設項目支持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擴大農業物聯網應用,推進可視化遠程指導,提升技術指導效率。
建議通過網絡平臺,加速破解農村電子商務日用品工業品農資下行容易、農產品上行“難”的問題,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銷售的補貼支持力度,推進農民現金收入有效增長。
……
專題調研協商開展以來,一個個問題、一條條建議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廣大政協委員堅持雙向發力,扛起旗子、喊響號子、亮出牌子,將群眾需求、百姓期盼轉化為意見建議,轉化成抗擊疫情的務實舉措,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政協答卷。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