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節新聞網訊( 記者 趙坤)1月10日至12日,西安鄠邑區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召開,全區232名政協委員匯聚一堂,研討西安市委“十項重點工作”的鄠邑路徑,共商“追趕超越”、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強區大計。

會議現場。趙坤 攝
大會開幕式上,鄠邑區政協主席張萍代表區政協十三屆常委會向委員們做了工作報告。2019年,全區委員共提交提案228件,經審查合并立案173件,截至目前,96件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正在解決或列入解決計劃逐步解決的有77件。這些都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海量的政協動力。
提案工作只是政協帶領委員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的一部分,去年以來,鄠邑區政協在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的前提下,積極組織開展了“鄠邑區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專題協商”“污染防治四大保衛戰專題協商”“文旅融合發展”“大棚房”“脫貧攻堅”等視察、調研、專題協商活動60余次,引領委員練好了“腳板力”,下足了“繡花功”,讓委員建言的建在了關鍵時,獻策現在了關鍵處,一大批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政協聲音”也得到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重點批示,并轉化為職能部門推動工作的具體措施。
“請城管委學習借鑒,在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后,要定期組織收集清運這些廢棄物到場內焚燒。”第22期區政協關于鄠邑區農村亂堆亂放亂搭及廢棄物情況建議選編送閱件上,鄠邑區委書記范九利這樣批示到。
“請滿群同志研究提出工作方案,報區長辦公會研究,統籌推進。”鄠邑區區長裴靖瑜在第25期政協關于鄠邑區地下停車場規劃建設及城區立面改造工作開展情況建議選編送閱件中如此批示。

鄠邑區委書記范九利、區政協主席張萍和委員們暢談發展大計。趙坤 攝
建議意見更專、更精,“話語”愈發擲地有聲,多場合黨政領導、政協委員面對面交流,良性的參政議政“循環”不斷從內心深處激發著鄠邑區政協委員們的履職熱情。如今,不論是區政協的大會小會和調研、視察中,還是平常的生活中,都處處彰顯著委員們的智慧,回蕩著委員們的聲音,這次以政協為名的大會更是如此。
“大家繼續,我就是想來聽聽你們的建議和看法。”1月11日上午,大會分組討論環節,鄠邑區政協教育組的22名委員們正在探討鄠邑區落實西安市“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方向時,區長裴靖瑜帶領分管領導的前來,讓整個現場瞬間“升溫”。
“今年,我區有4400多名學生面臨‘初’升‘高’,根據市上之前的安排,今年高中和職中的比率是5:5,這樣我們就有2000多名學生要上職業中學,但目前我區僅有的一所職業中學和兩所分校,遠遠不能滿足,尤其是相關教師。”結合鄠邑區教育實際和在西安其他區、縣的走訪調研,區政協常委劉小瑩舉例子、擺事實,分析了鄠邑區“職中”未來的發展方向。
針對提升校園教育質量問題,委員徐全福建議應出臺相應政策,加大對外公開招聘校長的力度,并給校長足夠的權力,使其能自主組織學校班子,在“一盤棋”下盤活校園。徐全福的發言剛一落音,委員靳林林便提議設置教師獎勵專項資金,激發教師活力,同時讓外界教師資源來的了、留的住……
每每委員發言的間隙,裴靖瑜都會對委員的建議進行回應,并和相關領導交流解決方案。鄠邑區組織部部長聞其偉更是將整場的提議和指示要點,整理到了隨身的筆記本上,以便會后整理安排。
40分鐘的觀點交鋒,讓這場在新年伊始舉辦的委員“聚會”,在一呼一應間為鄠邑區教育發展融入了政協智慧。當天上午,這份無形的力量也通過12個界別小組與鄠邑區黨政領導帶領的各小組面對面“碰撞”,擴大到了2020年鄠邑全盤工作。
區政協主席張萍表示,今年,區政協將繼續緊扣“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聚力市委十項重點工作和區委“三四五”、建設新鄠邑總體部署,做細、做精各項規劃部署安排,引領全體委員為保護大秦嶺、融入大西安、建設副中心的鄠邑新篇章獻好“智”、出好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