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0月29日),省政協“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月度協商座談會舉行。
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和平村黨委書記白世峰介紹,和平村地處西安西郊、西三環外,全村356戶,1527人,人均土地0.75畝。30多年來,該村始終堅持“少數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的理念,堅持黨建引領、創新發展,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非農化、工業化、集體經濟股份化、自主城改主動城鎮化的共同富裕道路。2018年,村集體可支配收入達560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4萬元,其中村集體直接給股東(村民)每人年分紅及福利性補助等超過1.5萬元。
白世峰認為,農村管理和經營性人才隊伍缺失,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關鍵。村莊沒有發展思路問題,是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規范、保障村莊集體經濟組織運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產改后集體經濟組織運營不規范、集體資產監管體系不健全問題,白世峰建議盡快調研,出臺一套集體經濟常態化的監督和定期審核機制,把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扶上馬、送一程”,讓村莊穩健發展。
白世峰還建議,特別注重培訓新時期的村書記兼村主任成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的角色轉換,增強其經營能力,適應農村經濟發展,支持一批講政治、有情懷、有能力的農村帶頭人放開手腳開展工作,讓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實現高質量發展。
各界新聞網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