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0月29日),省政協“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月度協商座談會舉行。
省政協常委、咸陽市副市長程建國前期隨省政協調研組赴兩個地市,實地調研了部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先進典型,感受到了產改工作中的一些創新做法。比如袁家村的黨建引領、能人帶動效應,趙家峁的以產改為動力、以地貌資源為依托、做大做強集體經濟的現實途徑等值得推廣。
他發現,村干部不熟悉產改政策的問題比較突出,政策與當地實際結合不夠緊密,鄉鎮缺乏明確負責的專門機構和人員。“調研中發現,一些縣出臺的政策與省市政策上下一般粗,與本縣實際結合不夠,針對性不強。大多縣上在成員身份界定中簡單地以現有戶籍人口為依據,對進城落戶人員是否享有成員身份,未進行長遠考慮;對返鄉人員、新型經營主體參與集體經濟發展鼓勵引導不足,政策缺乏吸引力;產改涉及的集體經濟尤其是脫貧攻堅期形成的大量資產與貧困戶和一般戶之間的關系沒有厘清。”程建國說。
程建國建議,鼓勵各地采取招錄大學生、購買社會服務、聘用專兼職人員等多種途徑,將“一懂兩愛”的各類優秀“三農”人才充實到縣、鎮、村工作隊伍中來,加強“三農”工作力量,切實解決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隊伍人員不足、村干部年齡老化、農村經濟社會管理缺人的問題。
同時,結合農村發展實際,指導各縣(區)出臺優惠政策,把愿意在農村創業就業的人引回來、留下來,解決農村發展缺產業、缺人才、缺方向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動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鼓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報酬與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掛鉤,實行獎勵金、股權等激勵機制,調動他們做大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作為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納入基層政府、村級組織目標考核內容,促使基層扎扎實實把這項工作推進好、實施好。
各界新聞網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