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發言摘編之二
聚力“五個堅持”充分發揮專委會基礎性作用
■商洛市政協主席高健
商洛市四屆政協成立以來,著力在強化專委會基礎性作用上下功夫,有力推動了政協事業穩步向前發展。
一、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專委會政治功能
建立專委會學習制度,旗幟鮮明講政治,以專委會為依托,組織委員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組織開展“貫徹十九大·委員在踐行”建言獻策等活動,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專委會黨建工作,7個專委會分別設立了黨支部,將133名市政協黨員委員全部編入其中,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引領主動權,為專委會科學履職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堅持以完善機制為抓手,推動專委會工作規范化
規范委員管理,以專業專長為基礎,將全體委員編入專委會實行統一管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發揮委員主體作用。規范工作程序,建立市委交題、政府出題、委員薦題的選題機制,形成協商前調研和通報、協商中面對面交流、協商后報送和跟蹤的工作流程,確立“主席會議成員+專委會”負責聯系界別和參加單位的制度。規范活動組織,融監督、協商于一體,有序組織開展“委員活動日”、戴證履職活動;打破機關內部部門界限,實施聯合調研、協同監督。規范工作評價,實行專委會工作年度目標責任管理,堅持周碰頭、月通報、季交流,確保專委會工作高效落實。
三、堅持以提質增效為關鍵,力推專委會工作出精品
堅持靶向協商,緊扣黨委、政府中心任務這個“靶心”,協商確定專委會年度工作重點,組織開展的發展數字經濟、助推全域旅游等對口協商,所提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納落實。堅持聯動監督,以專委會為主體、黨派參與、部門配合,聚焦脫貧攻堅政策落實、優化營商環境等熱點問題,扎實開展聯動式、協商式民主監督,為服務發展作出貢獻。堅持雙向發力,加強專委會與委員和界別、與對口部門的工作聯系,引導委員聚焦熱點難點問題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實現了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的提質增效。
四、堅持以服務委員為導向,提升專委會服務能力
健全機制強管理,制定委員履職管理辦法,建立委員履職檔案,狠抓“六個一”措施落實,確保寫好委員“作業”。搭建平臺促履職,成立由2070名市內外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海外愛國人士組成的商洛市經濟協作聯誼會,為專委會組織委員參與、助力家鄉發展提供了重要抓手;與市委黨校、商洛學院、商洛職院協商成立“政協·院校”合作協商交流中心,邀請專家教授參與課題調研、專題協商,有效提升了專委會對口協商的質量和水平。關心關愛聚人心,常態化邀請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對委員授課輔導、互動交流,組建“政協委員法律服務顧問團”,設立委員建言獻策服務中心,加強專委會與委員的情感交流,了解并幫助解決履職和生活中的困難,“委員之家”作用得到彰顯。
五、堅持以加強領導為保障,夯實專委會履職基礎
強化工作領導,建立了市政協黨組定期聽取專委會黨支部黨建工作、主席會議聽取專委會履職工作匯報制度,以及專委會主任向常委會述職制度;強化工作統籌,堅持把專委會組織的調研、視察、協商活動,納入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統一考慮、統一安排;強化工作保障,建立專委會“3+X”工作機制,即1名專委會主任、1名副主任、1名辦公室主任專職負責聯系界別委員和參加單位,優先保障專委會選配干部等實際需要,使專委會基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強學習帶出新時代履職為民新樣子
■西安市未央區政協主席任太龍
黨的十九大以來,未央區政協把學習作為一種剛性需求、一種基礎建設、一種必經臺階來安排來落實,抓學習、帶隊伍、促履職,帶出了基層政協履職為民的新樣子。
一、真學:把牢政治方向,打開思想境界新樣子
在學習內容上,強化主題、突出主線。堅持把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作為最大主題、主線。以“政協學習年”為載體,把入腦入心、學思踐悟作為一個整體去設計、安排、落實。組織全體委員參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專題摘編》誦讀學講比賽,收到很好效果。
在學習目標上,建立機制、形成氛圍。實行政協黨組帶動政協機關學,政協常委帶動委員小組學,黨員委員帶動黨外委員學。將全體委員培訓由每屆一次改為每年一次。采取現場教學、主題活動、點題討論等方式,講眼界境界又講思路方法,講聯系群眾又講合作共事,深受委員歡迎。
二、真信:激活履職動力,打開責任守正新樣子
在制度設計上,確定標準、堅持準則。鮮明地把“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作為履職標準,把“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作為行為準則。制定、修訂區政協工作規則、制度等35項。對委員履職管理、考核和季度協商等,作出系統的規范和完善,并在全體會議上通報各專委會、各委員小組和全體委員上一年的履職情況,發揮了履職考核考評杠桿作用。
在學用結合上,服務大局、參與實踐。把政協學習同參與、服務國家治理的基層實踐統一起來,向區級30個部門派出了4個民主監督小組,實行統一規則、流程、公示,印發工作手冊,并堅持“先學后督”。又把提案工作細化成“征集、立案、交辦、對接、辦理、督辦、結案和用好成果”8個環節,落實“提好、立好、交好、商好、辦好、督好、結好、用好”的“8個好”工作要求,提案辦理質量、效果穩步提升。
三、真悟:增強履職本領,打開團結合作新樣子
在共同學習上,形成合力、打造優勢。組織委員開展“不忘初心當委員,牢記使命建好言”“我為追趕超越進一言”活動。建立區政協黨組成員聯系各民主黨派、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動員政協參加單位普遍開展緊扣全區中心任務的專題調研、社情民意大走訪活動,形成了在政協平臺上共同學習、攜手履職的生動局面。
在貼近百姓上,下延窗口、拓展渠道。制定了《發揮黨員委員先鋒模范作用、促進積極履職的意見》,充分發揮各小組黨員委員的帶頭示范作用。以街道為單位組成12個委員活動小組并設立了協商民主工作室,使委員學習、履職活動向基層延伸,被譽為停在百姓家門口的“民意直通車”。
四、真用:提升履職成效,打開為民務實新樣子
在學習效能上,創新理念、堅守責任。確定了“把協商民主落實到基層、兌現給百姓”的工作主題。要求把以人民為中心具體化、實踐化、行動化,組織開展“感知冷暖、貼心關懷”社區傾聽服務活動40次,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在履職為民上,拿出精神、創造境界。創設了區政協委員支持小微企業人才服務后援團,從法律、金融服務、管理等多方面提供支持服務。先后組織26次服務活動,服務小微企業和商戶220多家,成為區政協支持區域發展的服務名片。
雙走進架起連心橋雙服務拉近心距離
■寶雞市金臺區政協主席毛秋梅
近年來,金臺區政協堅持讓政協走進群眾、請群眾走進政協,服務民生、服務發展,取得了雙向互動、同向發力、相得益彰的實踐效果。
一、謀大計、獻良策,架起黨群直通連心橋
請群眾走進政協、讓政協走進群眾,在“一請一讓”之間,搭起“民心橋”,實現人民與政協緊緊相連、政協與人民心心相印。一是堅持開門協商。邀請專家學者、部門負責人、界別群眾列席全委會、常委會、主席會,確保協商成果合民意、順民心、體民情。堅持問需于網、尋策于民,開辦協商在線、網上值班、社情民意等欄目,從微信、議政平臺到官網,手指一動,政協就在身邊。二是堅持言為民建。面向市民公開征集提案線索,推行提案內容、辦理過程、結果、答復“四公開”,邀請提案人參與協商辦理,群眾參觀辦理流程、評價辦理效果。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為建言獻策的“綠色通道”,《古鎮建設不可盲目跟風》等3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采用。針對看病難、看病貴現象,委員深入醫生和患者當中了解實情、征求意見,提出推進醫聯體建設等建議。三是堅持與民同行。走進項目一線,圍繞破解“征收難、安置難、融資難、推進難”,充分征求改造區市民意見,提出完善相關政策等15條對策建議,為打贏棚戶區改造攻堅戰提供決策參考。
二、搭平臺、建舞臺,拓展團結民主朋友圈
把增進和諧作為履職第一責任,以“六微六做”活動為載體,做好爭取人心、凝聚共識的工作,為金臺發展畫好最大“同心圓”。一是“六送六解”暖民心。在全體委員中開展以“送政策,解決立志難;送愛心,解決生活難;送服務,解決上學難;送信息,解決創業難;送崗位,解決就業難;送項目,解決發展難”為內容的“六送六解”活動。300多人走進硤石鎮,與貧困戶手拉手、心貼心,送溫暖、獻愛心。二是“六微六做”解民憂。開展“建立微聯系,做凝聚力量的表率;開展微調研,做服務發展的標兵;提好微提案,做參政議政的骨干;推動微協商,做干事創業的先鋒;強化微監督,做民主監督的中堅;踐行微公益,做履職為民的楷模”的“六微六做”活動。委員企業家設立百萬扶貧基金、建設愛心超市,為留守兒童送去點讀機等“微心愿”,實現貧困學子“微夢想”。三是委員之家聚合力。建立“委員進社區,民情365天”“周末有約”“公益眾籌會”等新機制,聯合“兩代表一委員”接待居民群眾。目前,44個委員工作室收集民情信息57條,幫助居民解決問題51個,落實背街小巷改造等民生工程15處。
三、建機制、強考核,推動服務群眾常態化
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入手,培養參與、融入、服務大局意識,激發委員傾一腔熱血、展一身才華、成一番事業的積極性。一是建立參與機制。將政協工作要點、協商計劃、調研計劃等向社會公開;邀請群眾代表參與協商活動,開展界別群眾走進政協活動,面對面交流座談,鼓勵群眾走進政協、了解政協、認識政協。二是完善管理機制。制定《委員量化考核管理辦法》,出臺委員聯系人民群眾十條意見,推動雙走進雙服務活動走向制度化模式、長效化管理、常態化機制。三是建立評價機制。把有沒有推動民生改善、有沒有解決群眾關切,作為自身工作和委員履職評價的重要指標,在構建政協工作和委員履職評價體系上先行先試,促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設立委員工作室開辟履職新天地
■武功縣政協主席張永亮
近年來,武功縣政協以如何發揮好委員的主體作用為課題,通過在優秀委員中設立一批以委員個人姓名命名、以其工作場所為陣地、以雙職奉獻有機結合為特色、以制度機制為保障的委員履職工作室,實實在在地把縣政協經常性工作延伸到群眾身邊、把委員的主體作用呈現在群眾跟前,彰顯出政協組織潛能與活力。
一、明確性質定位
相對一些地方主要以社區辦公場所為陣地、由多名委員組成并輪流值班的模式,我們把委員工作室直接下沉到委員個人及其工作場所,作為縣政協深入基層一線的工作窗口、委員個人日常履職的示范點和群眾身邊的辦事處。明確工作室的主題定位是:傾聽民聲、反映社情,集思廣益、資政建言,釋疑解惑、凝聚共識,建功立業、雙職奉獻。
二、制定規則標準
通過對工作室標識、場地設置、服務保障、運行方式和工作流程進行調研梳理,對工作室的開設比例、委員的條件要求進行考察論證,形成了9個方面的規則、制度和標準,經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專題研究,報請縣委常委會研究討論后,政協常委會議作出了設立委員履職工作室的決定。在統一制作銘牌、委員簡介、規章制度等6個公示牌和工作日志,添置必要的設施、學習宣傳資料后,于2017年7月正式授牌運行。
三、規范運行機制
按照總數不大于委員比例10%的原則,分兩批設立了15個委員履職工作室。我們堅持以制度機制為抓手,確保規范運行。首先,建立信息聯系機制,保證隨時交流情況、共享履職成果;其次,建立工作互動機制,保證委員反映問題的及時轉達辦理和結果反饋;第三,建立考核督導機制,保證正確的履職方向、履職特色和工作活力;第四,建立保障機制,為工作室高質量發揮作用提供支撐。
四、加強學習培訓
我們每年都要開展對委員學習的培訓,確保委員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自覺做到對黨忠誠、心無雜念,敢于擔當、主動作為,服務群眾、無私奉獻,不斷成為貼近百姓生活、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熱心人,委員履職盡責的帶頭人。
五、發揮示范效應
加大對工作室工作的總結宣傳力度,促進向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履職方向發展,不斷形成其他委員以工作室委員為榜樣、工作室成果在全體委員中持續擴大的局面。
兩年來的實踐使我們體會到,設立委員個人履職工作室,有效地把政協工作的雙向發力點植根于人民群眾中,政協組織的生機活力落實在上下互動中,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和個人擔當展示在雙職奉獻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頭雁效應”。實現了委員的雙職奉獻由過去的“兩張皮”到本職工作與委員職務水融的緊密結合。延伸了政協工作觸角,建立起了群眾與政協組織間的信息直通車,促進了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今后,我們將繼續注重成果轉化,不斷探索創新,努力把委員履職工作室建成凝聚共識的宣傳點、資政建言的信息點、深度履職的示范點和界別委員與各界人士的活動站,不斷開辟新時代人民政協履職新天地。
加強縣級政協黨員管理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宜君縣政協主席王東平
近年來,宜君縣政協黨組按照“強基固本、永葆初心、嚴于自省”的工作思路,以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工作為抓手,以提升縣級政協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為目標,創新載體、健全機制、苦練內功,著力打造高素質、勇擔當、有作為的黨員隊伍,為縣政協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一、暢通“三個渠道”,強基固本明方向
以尊崇黨章、遵守黨規黨紀為基本要求,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黨員委員和機關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一是“周三夜校”建課堂。每月固定舉辦兩期“周三夜校”,組織學習政治理論和政協業務知識,機關學習氛圍日益濃厚。二是黨課“1+1”同推進。堅持定期開展“黨組織書記講黨課”、不定期開展“專家學者講黨課”的“1+1”活動,輔助觀看警示教育專題片,機關黨員的政治素養和黨性修養得到提升。三是掌上平臺強學習。充分發揮“學習強國”平臺作用,探索創建“書香政協”“微課堂”“委員聲音”等微信平臺欄目,實現了學習活動的全景式參與和全時段覆蓋。
二、依托“三個載體”,永葆初心勇擔當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入黨初心,縣政協系統黨的組織更加堅強有力,黨員委員和機關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一是政治生日守初心。創新開展“黨員政治生日”系列活動,通過建立政治生日簿、重溫入黨誓詞、再寫入黨志愿、贈送政治生日賀卡等方式,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在黨意識,始終保持進取精神。二是主題活動保本色。先后組織機關黨員赴延安革命紀念館、長征勝利紀念園、紅宜縣委舊址等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接受紅色教育、牢記初心使命。三是脫貧攻堅有作為。通過黨組監督引導、黨員自我加壓,全力助推脫貧攻堅。縣政協黨組書記扎實履行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副總指揮職責,其他黨組成員、黨外副主席常態化做好包聯工作,黨員委員和機關黨員干部主動投身健康、就業、產業幫扶及愛心捐助,得到了基層群眾的認可和好評。
三、做實“三個更新”,嚴于自省提效能
始終做到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塑造機關黨員實干先鋒形象。一是工作紀實日更新。近來向機關黨員相繼發放了《民情日記》和《學習工作紀實》,每日記錄、定期總結、年終點評,有效激發謀事干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黨員積分冊》月更新。嚴格執行黨員積分管理考核制度,按月填寫考察紀實,每季度更新積分總值,并將年度總積分作為黨員管理工作的硬性標準和評優樹模的重要根據。三是黨員成長袋實時更新。為每名黨員制作了黨員成長袋,內含基本信息、積分冊、承諾履諾書、政治生日簿等資料,做到實時更新、袋隨人走,對黨員干部建功新時代、展現新作為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