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縣政協召開的提案座談會和培訓會,我們少走彎路,提案更具體。”張臘元委員在基層調研中,某小區居民反映排水存在短板,下雨天業主出行困難,于是,《關于規范物業服務管理的提案》規范了物業管理,解決了小區基礎設施不到位問題。
座談會上聚共識,培訓課堂長本領。一年來,山陽縣政協聚焦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大項目建設、三大產業鏈群發展等重點課題,堅持主席會成員領銜調研制度,充分發揮職能部門、智庫專家、鄉土人才和專業委員的參謀智囊作用,做好事關全局的戰略性調研、破解復雜難題的對策性調研、新時代新情況的前瞻性調研,不斷提高議政建言的“含金量”“靶向性”,共提交提案142件,經審查合并,立案124件,交由28家單位辦理,截止2024年10月底,提案已全部辦復,委員滿意率達99.2%。
提得準,事事都在點子上
守住青山綠水,就是守住了生態“金飯碗”。周德宏委員《關于加快生態價值轉化,助推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提案》在2025年兩會上反響強烈,與會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調研充分,提得準,提到了點子上。
“王昕主席對委員提案支持很大,指明了方向,啟發我們站在全縣的高度建言獻策。”作為一號提案者,周德宏感觸頗深,“經過座談會、培訓會,讓委員凝聚了共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議政水平。”
如何讓綠水青山轉化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周德宏履新法官鎮鎮長后,以茶為媒,以新賦能,聚力打造省級特色旅游名鎮,在申請的5個項目中,4個位茶葉產業提升改造項目。“只有加快生態價值轉化,才能讓群眾從綠色產業中實現增產增收。”周德宏說。
委員提案,質量重于數量,得益于山陽縣政協創新工作方法。據介紹,政協組織委員聽取全縣經濟運行情況通報,參加督辦調研活動,走訪承辦單位,知情明政,儲備提案撰寫素材。全會召開前,制定印發了《關于征集縣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提案的通知》,提供參考選題115個,提升了選題的“共識度”。召開高質量提案協商座談會,圍繞提案選題的精確性和建議的可行性,組織提案人和承辦單位協商研判,為提案建議的采納和落實打好基礎。
在山陽縣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關于解決山陽縣停車難的提案》直面問題,崔祎娉、田雪萍、陳敬飛、王波、沈傳奇、方亞運6名委員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和堵點問題,集思廣益,精準提案,為城區停車貢獻了政協智慧。
“不是所有的委員都能寫好體案,有時寫了一大篇,自己都覺得不行。”韋國應委員說,“通過召開提案座談會、提案培訓后,我們的提案有目標、有方向、有重點。”
據了解,山陽縣政協堅持和完善提案“提出、審查、辦理、督辦、評議”五大環節協商互動機制,加強信息聯通,增強提辦雙方溝通、理解和支持,更好凝聚提案者、承辦單位等提案工作主體共識,形成工作合力。同時,聚焦提案建議,靈活開展界別協商、對口協商和“微協商”活動,優化提案辦理反饋機制,開展提案質量和辦理質量“雙向評議”,暢通反饋渠道,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推動提案工作成效從建言資政向凝聚共識轉變。
督得緊,跟蹤問效促提升
“針對全縣重點工作和廣大群眾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先后聽取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報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通報各1次,組織市縣政協委員對提案辦理、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開展監督視察2次,參與各類聽證、評議、庭審活動19次。”王昕說,督得實、督得嚴、督得緊,才能促進提案成果轉化。
在完善難點提案聯合督辦機制上,山陽縣政協健全政府主導、政協協調、督查部門配合、承辦單位支持、委員參與的聯合督辦機制,對未辦結的提案和滿意度不高的提案,跟蹤問效,二次督辦,促進難點問題有效破解。
督得緊,方能提升提案質效。準確把握協商式監督的性質定位,重點圍繞接續打好“四提攻堅戰”、爭做“六個做示范”,聚力推動“八個突破”以及“五件大事”“五件難事”等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完善與黨委政府的溝通協調機制,找準黨政所需、政協所能的監督結合點和切入點,寓民主監督于調研、視察、提案、會議等履職形式之中,不斷完善監督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機制,助推各項任務落地落實、見行見效。
“縣政協主席、副主席領銜督辦‘一號提案’和10件重點提案,深入辦理現場實地調研,現場督辦,推動相關問題得到解決。”對于督辦跟蹤問效,周德宏表示十分贊賞。
解決問題面對面。服務群眾零距離。山陽縣委(政府)督查辦把政協提案辦理納入重點督辦事項,通過督辦發現問題,及時跟進快速解決,有力推進提案辦理工作。在提案辦理過程中,承辦單位加強與提案人的溝通交流,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提辦雙方直面問題、真誠溝通、形成共識,合力推進提案建議的采納和落實。
“我們指導政協委員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領域,在提案中力求少而精、準而實、新而優,緊盯生態產品、就業增收、‘一老一小’、教育醫療等問題,深化辦理協商,回應百姓期盼。”山陽縣政協辦公室主任朱超說。
據介紹,山陽縣政協落實市政協“雙組制”、“雙五個一”要求,深化“五個一”委員作業活動,修訂委員履職考核辦法,印發《縣政協委員和委員工作室考核方案》,對委員出席會議、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倒逼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5人榮獲優秀市政協委員稱號,24人被評為優秀縣政協委員。
辦得實,成果轉化面對面
事實上,在農村許多地方,村醫只賣藥,鄉鎮不看病,患病只能進縣城。如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醫,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委員提案,關注民生。《加快推進醫共體建設 引領山陽衛健事業高質量發展》破解了鄉村看病難題。因此,該提案被評為2024年度全市政協系統優秀調研協商成果。
“縣委、縣政府對基層醫療衛生工作高度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協調相關部門全力推進。”田雪萍委員說,“全縣構建起縣鎮村三級聯動、急救全流程貫通的急救網絡,成功將急救服務半徑縮短至30分鐘,為山區群眾疏通了一條生命快車道。”
不只是醫療衛生提案直擊難點痛點,其他提案也精準到位。山陽縣政協堅持強化政企、社團、區域、委辦、界別“五聯動”,拓展調查研究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推進產城深度融合 加快西商協同發展》《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 不斷加快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等7個調研成果先后在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五屆四次會議和專題座談會上交流發言,得到上級肯定。
為了提升履職能力,山陽縣嚴格執行“四個一”剛性學習制度,舉辦政協履職能力培訓班2期,組織68名常委、委員和政協聯絡組長,赴中國政法大學成都教學點集中輪訓,不斷提升兩支隊伍履職能力。舉辦“書香政協誦讀會”,214名市縣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在誦讀經典中汲取奮進正能量。
與此同時,山陽縣堅持縣政協主席列席縣委常委會,副主席列席縣人大、縣政府重要會議,領導班子成員參與包抓重點工作和鎮(街),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1次,組織開展視察調研活動9次,31名委員在市縣兩會、政協常委會、專題座談會上建言發聲,提出建議意見43條,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提案協商實打實,成果轉化面對面。山陽縣政協聚焦加快打造“一都四區”示范縣、建設“五好山陽”目標,確定年度協商議題8個,針對茶產業發展、養老體系完善等課題開展專題調研9次、協商活動11次,提出意見建議32條,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具體問題23個。
“只有找準了破題金鑰匙,才能提升提案的含金量。”山陽縣政協主席王昕說,“我們創新機制,以三項聯動為抓手,抓基礎提質量、抓督辦強實效、抓協商促轉化,推動提案由數量向質量轉變,為山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智慧”。(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張宏 趙俊)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