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洛在戰國時屬商鞅封地,和毗鄰的於地,統稱為"商於"。商洛始名于漢朝,漢代指上雒(縣)和商(縣)的地域合稱,具有城市建制史達2000余年,商洛境內古鎮及古村落資源豐富,有唐代云蓋寺鎮、宋代棣花古鎮、元代的韃子梁村、清代為主體的漫川古鎮。如何保護和繼承發揚古村落,讓"老古董"實現"活態再生"為商洛增添"新活力",一直是商洛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

市政協委員、丹鳳縣政協主席王舒對于古村落保護并開發有著自己的系統性對策。他經過廣泛調研后,他講到"近年來,商洛市古村落保護工作成效明顯,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保護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也存在著保留不完整、保護不到位、同質化競爭等問題。"
"古村落既是歷史給予商洛的財富,也是歷史給予商洛的機遇。面對機遇我們要敢于抓住,勇于踐行。要把古村落的發展問題解決好,把歷史機遇最大化。"王舒說,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完善工作機制,成立專門保護利用機構,建立修復歷史建筑的研究機構和工匠隊伍。制定點裝保護細則,對古村落歷史環境和風貌針對性保護。
"依法管理是關鍵,制定出臺切實可行的古村落保護地方性法規,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和依法管理。"王舒建議,構建古村落保護部門協調機制,明確部門分工和職責,確保古村落保護不掛"空擋",向群眾宣傳地方法規和法制的管理細則,讓群眾也主動參與到依法保護工作中,肩負起共同開發和保護的責任與義務。
"資金投入足夠,才能讓開發古村落實現科學合理的保護性開發。"政府適度安排古村落保護經費預算,實施保護性開發利用。按照"誰受益,誰開發"的原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古村落保護工作,借助"互聯網+"等新手段,吸引有志之士入駐古村落。
"保護古村落,要保障好原住民的權利,才能實現以人為本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要讓原住民享受到保護開發的紅利。"村民是保護工作的主力軍,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愿望和訴求,讓村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和話語權,保障村民現代化的生活需求和權益,打造有老屋、有古樹……有故事的"活態鄉居"。
"文旅融合是未來,要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憑借'中國康養之都'的品牌,把古村落發展成商洛康養旅游的名片。"統籌挖掘古村落歷史價值,借助文化旅游互融共生,打造特色古村落文旅品牌。分村施策,已開發的古村落,要豐富內涵活躍業態。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的,要發揮后發優勢,創新保護模式,激發古村落新活力。對保存不夠完整的,要在"點狀"保護、保持原真的基礎上,搜集資源,在保護中發展,在保護中繼承發揚。讓各種古村落成為有生命力、有希望、有活力的"活歷史"。(記者 王斌 通訊員 戴寒興)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