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看這艾草的長勢,今年又是個豐收年。”4月21日,在山陽縣法官鎮法官廟村,脫貧戶王炳清剛剛結束艾草收割工作,提及今年的收成,他信心滿滿。
之前,王炳清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樣,都是靠種植糧食作物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很拮據。2021年,王炳清開始嘗試種植艾草,家里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而且還在村集體企業入了職。
提起現在的幸福日子,他最感謝的人就是陜西丹山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文根。
在法官鎮,徐文根是人盡皆知的“大名人”,大家都夸贊他是村民致富路上的“領頭羊”“艾草專家”。
2021年以前,在法官鎮土生土長的徐文根,一直在西安從事酒店和建筑裝修行業,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積累起人生的第一桶金。
2021年,為了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幫助當地發展產業,法官鎮開展了“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當時的法官鎮,財政收入低、人口少、缺乏特色,幾乎沒有人看好這里未來的發展。萬般無奈下,鎮政府工作人員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慕名找到徐文根。令人驚訝的是,聽完鎮政府工作人員的介紹后,徐文根立刻就爽快地答應下來。
“是法官鎮養育了我,鄉親們培養了我,我決不能忘了家鄉的恩情。”徐文根說。
徐文根的妻子告訴記者,回鄉發展是丈夫一直以來的心愿,他想帶著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這個美好愿景與鎮政府的希望不謀而合。
要實現共同富裕,徐文根認為,必須找到一項發展潛力大的產業。為探尋到好的發展方向,他經常跑到田間地頭、參加各種產業展覽會,并對當地的水土、氣候、農作物等情況進行詳細調研。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河南南陽考察時,當地的艾草產業讓徐文根眼前一亮。在他看來,艾草不僅適宜家鄉的氣候,而且種植方法簡單,作為藥物發展潛力巨大。
心中有了發展方向,徐文根立即開始多方整合資源,蓋房建廠、完善基礎配套。那段時間,徐文根白天經常奔波于工地和各政府部門,晚上又和同事們坐在一起商討到深夜。
“有了發展方向只能算是基礎,還得總結出一套帶領鄉親致富的方法。”徐文根說。
在多方商議和思考后,徐文根提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讓農民直接參與到生產和發展中來。
為此,徐文根先后投資1100多萬元,種植艾草1300畝,并在此基礎上建成了艾草加工廠和艾香體驗館,持續開發艾草產品。同時,他又重金聘請研發團隊,把艾草加工成熏香、精油等特色產品,直接帶動300多農戶就業。
“徐文根不僅給大家傳授艾草種植方法、幫忙收購艾草,還主動邀請沒有地的農戶到產業園務工。”村民王龍春說。
王龍春此前在外地務工,不但漂泊不定,收入還不高;來基地務工后,不僅離家近,而且收入穩定。現在,他每年有5萬多元收入,不但家里添了許多新家具,還能天天回家陪伴家人。
脫貧戶趙謀山和馬輝才,雖然沒有技術特長,但也有一份踏實的基礎工作干,每年收入也都穩定在上萬元。
“一個人富算不了什么,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促進家鄉經濟發展才是本事。”徐文根說。
今年,徐文根計劃持續加大艾草產業投資力度,并將重點放在電商中心和灌溉設施建設方面,以創造更多工作崗位,吸引更多在外務工的鄉親回鄉發展,努力為山陽縣民營經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