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罐、封口、貼標、打碼……5月29日,記者來到位于佳縣峪口便民服務中心的陜西佳州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走進公司的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正是這樣一番忙碌的生產場景。
“公司生產線除周日外每天都在運作,現在,一天能包裝加工8000多斤五谷雜糧。”該公司生產車間負責人劉花花告訴記者,“我們與全縣5個鄉鎮298戶農戶簽訂收購協議,上門收購他們的雜糧、紅棗和掛面等農副產品,然后經過包裝加工,直接發往揚州市廣陵區300多家社區超市銷售。”
作為蘇陜扶貧協作項目之一,陜西佳州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五谷雜糧加工項目由揚州鑫劦商貿有限公司與佳縣峪口便民服務中心于去年8月合作共建,12月建成投運,目前有五谷雜糧生產線一條。通過揚州市廣陵區消費市場和佳縣五谷雜糧土特產優勢的有效對接,解決當地農副產品滯銷及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實現精準扶貧。
截至今年5月,公司共用工15人,其中貧困戶8人,人均工資每月2200元至3000元;共銷售五谷雜糧210噸、空心掛面11萬斤;帶動近千名貧困戶增收,直接帶動100戶貧困戶脫貧。
烏鎮李家山村的貧困戶李小龍就是該項目的受益人之一。去年,他家谷子共收獲3000多斤。相比往年自己主動去鄉鎮縣城找買主銷售,去年有了大不同——佳州緣公司工作人員主動上門以高于當時市場價0.25元的價格全部收購了他家的谷子,僅這一項去年就收入9000多元。用他自己的話說:“既節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收入,脫貧致富更有信心了。”
如何發揮佳縣小雜糧種植優勢,讓更多消費者選擇這些來自革命老區和黃土高坡的土特產品,成為陜西佳州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今后的努力方向。“下一步,我們計劃成立五谷雜糧科技研究所,通過加強雜糧產品的深加工開發,把單一的雜糧成品擴大到雜糧代餐粉及雜糧飲料系列,同時不斷拓寬產銷合作渠道,讓更多貧困人口直接受益,實現產業脫貧。”該公司負責人說。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