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緒剛記者王斌
商南縣趙川鎮前川社區萬家坪組,有一個大學生“羊倌”遠近聞名。
他叫周擁新,今年28周歲,2014年畢業于吉林大學。周擁新家中有4口人,為了供他和妹妹上學,父母為農活奔波勞碌。為了供他讀完大學,家里欠下了大量外債,使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陷入了貧困的泥潭之中。
大學畢業后,周擁新應聘到外地一家大型養殖場工作。工作兩年后,考慮到父母多年操勞,身體也大不如前,他在2016年底辭去養殖場工作,利用大學所學知識和企業所學到的現代化養殖技術及經驗,投入到返鄉創業的大軍中,想用自己的努力使全家擺脫貧困。
創業是艱辛的,也是甜蜜的。經過多方考察與分析,結合本地飼料飼草資源豐富等優勢,周擁新決定發揮自己的畜牧獸醫專長,發展養殖關中奶山羊和生態養鴨。
在政府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他依托貼息貸款,獲得啟動資金5萬元,加上部分自籌資金,于2016年底建成標準羊舍大棚500㎡,鴨舍大棚350㎡。他深知,養羊不難,但是要養好并不容易,既要科學飼養,更要有實干精神。通過查閱書籍資料及網絡學習養殖知識和技術,主動請教有經驗的養殖戶,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和實踐能力。
在各方面條件成熟的基礎上,購回關中奶山羊68只,去年初又購回鴨苗1000只,種植各種牧草10余畝。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周擁新的養殖場奶山羊總數達到了100多只。散養鴨年前就實現了產蛋,全年出售山羊、鴨蛋、成品鴨的收入,加上脫貧攻堅產業到戶補貼9000余元,短短一年,他就有了3萬余元的收入。今年盈利可期,加上鎮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堅定了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心。他計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力爭在今年底實現回本。
在自己穩步發展的過程中,周擁新始終沒有忘記當初返鄉創業的初衷,自己富不算富,必須帶動和幫助父老鄉親脫貧致富。他總結出了一套簡單易學的養殖技術,在村兩委的幫助下,通過舉辦科技宣傳、培訓等活動,向其他村民傳授養殖科技知識、各種常見病防治技術,引導貧困戶積極發展養殖業。
周擁新還計劃與村上貧困戶剩余勞動力一起建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拓展產品銷售渠道,打造屬于自己綠色品牌,助推貧困戶早日脫貧共奔富裕路。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