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副廳長何玉麒介紹了陜西省推動高校強化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提升基礎研究水平,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方面的舉措與成效。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驅動發展重要內容,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推動產業轉型具有決定性意義。高校承擔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使命。“十四五”期間,我省發揮“雙一流”支撐示范作用。“十四五”期間省財政投入“雙一流”建設專項資金較“十三五”期間增長56%。省委、省政府出臺《陜西省“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支持方案》,分層分類支持“雙一流”建設,持續以一流學科建設培養一流人才。目前,我省有8所高校20個學科入選進入國家“雙一流”行列,數量分別居全國第4、第7位。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以來,高校新增ESI前萬分之一學科2個、前千分之一學科9個;新增兩院院士9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856人。
加強有組織科研。加快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構建“國家級-省部級-校級”三級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全省高校建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2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186個、陜西高校重點實驗室103個。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戰略性研究,持續實施省教育廳年度科研計劃,部省聯動實施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支持項目,支持青年教師圍繞能源化工、智能建造等我省重點產業領域開展研究。“十四五”期間我省高校累計收入科研經費819.39億元,年均增長率達9.82%,2023、2024年年均科研收入均突破200億元大關。西安交通大學等一批高校科研人員在載人航天、深海科考、港珠澳大橋、中亞考古和雅魯藏布江水電等國家戰略和“國之重器”中,貢獻了陜西智慧、陜西力量。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組織校企共建“智能建造”“鋁鎂鉬深加工”等6個重點產業鏈和學科鏈協同創新聯盟,增設重點產業鏈協同創新專項,聚焦產業需求,一體推進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截至目前,全省高校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超過10萬項,轉化科技成果4.1萬項,2024年高校簽訂技術合同數量首次進入全國前3,今年1-9月份,全省高校技術合同成交額78.14億元,同比增長8.73%。
記者 關穎采寫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