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深耕至地下60厘米且不亂土層的螺旋深耕機,近日在我市高陵區部分農田投入使用,為解決冬小麥傳統耕作深耕不足、土壤鹽堿化等難題提供了新技術方案。
11月15日,記者在高陵區鹿苑街道馬家村的田間地頭看到,技術人員正在為農戶講解耕作深度、作業間距等技術要領,確保機械化作業規范高效。據了解,傳統耕作方式耕作深度僅為15-20厘米,土壤保墑效果欠佳,制約了糧食生產潛力。為提升秋播質量,高陵區農業農村局經過多方考察,引進了這款深耕性能突出的螺旋深耕機。
這款設備最淺耕作深度為30厘米,最深可達60厘米,并且不亂土層。作業過程中,底層土壤不會被翻到表面,表層的熟土仍保留在原位,同時能將土壤打成均勻的顆粒粉末狀,顯著改善細碎度。
記者了解到,推廣螺旋深耕技術是高陵區推進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的關鍵舉措,有力助推農戶提升科學種植水平,全方位推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首席記者 駱妍)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