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耳朵旁邊有點疼,還覺得有點熱……”近期聽到這樣的話語,家長們要格外警惕了。當前,流行性腮腺炎已悄然進入多發季,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場所成為這一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高風險區”。對此,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健康提示,提醒廣大師生、家長,提高警惕、科學防范,家校攜手為孩子共筑健康防線。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核心特征就是腮腺腫大。它的傳播方式十分隱蔽,既可以通過咳嗽、打噴嚏時的空氣飛沫傳播,也能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門把手等物品間接感染。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副主任醫師楊楊提醒,該疾病全年均可發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典型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熱,并伴隨以耳垂為中心的腮腺腫大。
流行性腮腺炎并非“小毛病”,而是一種全身性感染疾病。病毒主要侵襲腮腺,同時也可能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他腺體、器官,引發多種并發癥,約75%的患者會出現并發癥。孩子一旦確診,及時就診之余,家長可以在腮腺腫脹初期用局部冷敷的方式幫助消腫;注意保持孩子口腔清潔,飯后用淡鹽水漱口,避免皮膚破損引發二次感染;飲食上盡量選擇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別吃酸、辣、甜和干硬的食物。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出提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需要家校分工協作、共同發力。
家庭防護——做孩子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楊楊提醒,按時接種麻腮風疫苗(MMR)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完成2劑次以上含腮疫苗接種可達到較好的免疫效果。疾控專家提醒廣大家長仔細核查孩子的《預防接種證》,確保其按免疫程序完成接種,若存在接種遺漏,應及時帶孩子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補種。
日常防護要抓細,教導孩子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勤洗手,尤其在飯前便后、接觸公共物品后務必做好手部清潔。疾病高發期,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場所時要規范佩戴口罩。每日上學前,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健康狀況,若發現耳周腫大、發熱等可疑癥狀,應立即讓孩子居家休息并及時就醫,同時第一時間告知班主任。
校園防護——筑起集體健康防火墻。班主任和校醫要當好校園健康“哨兵”,嚴格執行晨午檢及缺勤追蹤制度,一旦發現發熱、腮腺腫大的學生,應立即通知家長帶其就醫,并安排學生居家隔離。學生確診后,要嚴格遵守復課標準,隔離至腮腺腫大完全消失,痊愈后須憑醫療機構出具的復課證明方可返校。疾病高發期,建議學校通過主題班會、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學生普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識,提升學生防病意識。日常堅持對教室、圖書館、食堂等公共場所定時開窗通風,對門把手、課桌椅、玩具等公共物品開展日常清潔與消毒工作。
(記者 王江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