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樂
6月13日,記者獲悉,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環境保護管理總站(以下簡稱“黑河總站”)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探索開發的“水源地綜合管理平臺”系統,構建“全域治理一張圖”,打造“數字化大腦”,推動黑河水源地管理進入“智慧時代”。
生態保護聯盟“朋友圈”不斷擴大
遠處青山如黛,身旁綠水盈盈,抬頭藍天白云、飛鳥盤旋,低頭綠草茵茵、碧波蕩漾……走進黑河水源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和美畫面隨處可見。
據了解,黑河水源地是西安市的主水源地,2024年7月,黑河水源地生態保護聯盟正式成立,公安、環保、水務、環保、自然資源、文化、教育以及縣、鎮級人民政府等20家單位成為首批聯盟成員。
聯盟成立以來,通過打擊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非法捕撈等行為,合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與宣傳工作,區內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質量顯著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達到97%,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截至目前,已吸收聯通32家市、縣級職能部門、駐地政府及200余人加入聯盟,推動形成了布局合理、內容科學、要素齊備、統一高效的治理體系。
垃圾分類驛站贏得群眾一致好評
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牽著民生,連著文明。推進垃圾分類不僅可以變廢為寶,保護環境更是區域管理能力和群眾素質的綜合體現,是區域文明的重要標志。
“自從有了垃圾分類驛站,家里再也不用攢一大堆垃圾等人來收購了,而且驛站回收價格比流動回收價格還要高,真是太方便了”“我們年紀大了,操作不了手機,現場就可以用垃圾換購日用品,都不用跑去商店買了”……黑河水源地垃圾分類驛站建成后,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干凈、整潔的環境背后,是區域精細化管理和成熟的環保理念。據悉,環保科普教育路線、生態環境保護大事記檔案資料儲存展覽館、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設施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將一一在黑河水源地落地建成。
24個網格與綜合管理平臺深度融合
“依據水質監測歷史數據及當前氣候、水文情況,平臺分析預測未來一個月內水質總體會保持在Ⅱ類標準,高錳酸鹽指數、總磷兩項指標會有所上升,需重點關注……”
日前,黑河總站水質監測人員正在結合水質預測模型分析結果、各水質自動監測站數據及人工監測結果,對未來一月水質變化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提出近期應對措施。
這得益于黑河總站探索開發的“水源地綜合管理平臺”系統。據介紹,該系統運行的核心是“一網兩線三端”,“一網”就是把全域生態治理工作涉及的點位、單位、狀態等全部納入監管網絡。“兩線”是指線上線下共同推進,線下有50余名專職和兼職網格員。“三端”是指在日常的運行中,網格員利用手機端進行不文明親水行為的采集、巡查登記以及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等;后臺工作人員,借助電腦端對文明宣傳及實踐活動等進行管理,并通過大屏展示。
目前,黑河水源地共劃分24個網格,并與綜合管理平臺深度融合。比如夏季進入山區游客增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產生量大,加之區域內環保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分站工作人員和區域網格員每天在各自區域組織開展安全巡查,第一時間通過手機APP將發現的生態環境安全隱患問題反饋至綜合管理平臺,并對事件相關責任人進行現場勸導、教育等,平臺通過調取視頻監控記錄、語音系統喊話、下達處置工單、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共同處置等方式完成事件的取證、移交、協辦等。
據悉,無人機自動化巡查、生活垃圾資源化智能化分析利用等項目將陸續落地黑河水源地,生態環境系統治理水平將迎來新躍升、走進新時代。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