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發布會(第一場)上獲悉:陜西文物系統堅持守正創新、守土盡責,推動全省革命文物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逐步形成貫通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格局。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水平顯著提升。陜西各級文物系統近3年共實施保護維修項目81個,革命文物保存狀況得到顯著改善;推動紅色旅游發展,發展革命文物主題文化創意產業,推出20類數百款文創產品,建成“紅色筑夢”眾創空間、創新科技產業園和南泥灣359創業基地,革命文物持續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延安累計投入128.71億元舊城改造資金,對老城區重點革命舊址環境進行整治提升,以延安寶塔為代表的革命舊址得到有效保護。
革命文物管護力量切實增強。省文物局增設革命文物保護處,延安市設立副廳級建制革命紀念地管理局,西安、咸陽、銅川等市設立革命文物處(科),其他市縣結合實際加強機構及人員配置,推進革命文物管護工作。革命文物法規體系逐步健全,即將頒布實施的《陜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條例》與《陜西省延安革命舊址保護條例》《陜甘邊根據地照金革命舊址保護條例》共同構建起具有陜西特色的革命文物法規體系。
革命文物保存狀況持續改善。近3年,國家及省級財政累計投入約3.6億元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用于陜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完成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等87項革命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完成延安革命舊址群安全監管平臺等41項安防、技防和消防項目;編印《革命舊址日常管理工作手冊》,開展館藏革命文物保存現狀評估,開展革命文物專項鑒定,僅延安市近3年藏品征集量就達3683件(套)。
充分發揮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作用。全省免費開放革命舊址、紀念館200余處,2021年服務保障黨史學習教育835萬人次;開展“全省革命文物開學第一課”“小八路生活體驗”等活動,舉辦全省“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培訓班”,編輯出版《革命文物紅色印記》叢書;打造重走兩當兵變路等紅色旅游線路助力鄉村振興,《延安保育院》《12·12》等精品紅色文藝演出推動文旅融合。
夯實革命文物工作基礎。省文物局共調查革命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2201處,新發現革命相關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805處;先后公布兩批陜西省革命文物名錄,包括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141處、可移動革命文物41226件(套);開展新發現革命文物認定工作,完成277處新發現革命文物的認定。目前,全省共有各類革命紀念館76座,依托革命文物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3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10處。(記者 張琪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