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已成為陜西名副其實的經濟高地、產業高地和創新高地,是陜西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11月30日,在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陜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軍解讀了《關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陜西共有24家高新區2020年生產總值達7544.71億元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4家高新區,其中,有國家高新區7家、省級高新區17家,有1家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6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和8家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2020年,全省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7544.71億元,占全省GDP的28.82%;全口徑出口總額1637.43億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84.70%;新注冊企業3.42萬家,同比增長11.70%;擁有營業收入上億元企業1248家,比上年增長2.97%;高新技術企業占全省的56.03%,科技型中小企業占全省的40.2%,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全省的36%。
7個國家高新區擁有外資研發機構68家,外籍常駐人員4785人,引進外籍專家1852人,外資企業139家,港澳臺資企業64家,留學生創辦企業1228家。到目前為止,全省共有上市企業65家,其中高新區內39家,占全省的60%。
王軍在發布會上解讀了《關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今年陜西高新區評價已結束目前各項獎勵已到位
高新區評價是指導高新區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常態化工作,完善了陜西省高新區評價考核體系,發揮著評價的“指揮棒”作用。
王軍介紹,今年的評價工作根據《陜西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考核評價管理辦法》開展,國家高新區直接采用科技部火炬中心2020年評價結果;省級高新區以2020年度統計數據和高新區發展情況為基礎,從園區開發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產業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開放合作與輻射帶動作用等5個方面38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科技部門對國家高新區發展評價排名靠前的西安高新區獎勵500萬元,寶雞高新區、安康高新區分別獎勵200萬元。對省級高新區發展評價排名前三的延安高新區、漢中高新區、銅川高新區分別獎勵200萬元,目前各項獎勵已到位。
力爭到2025年國家高新區陜西地市全覆蓋建設省級高新區超25家
2021年6月17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推動陜西省高新區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力爭實現國家高新區地市全覆蓋,布局建設省級高新區超過25家;高新區內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高新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7000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比重達到70%;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18%,高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
“到2035年,西安高新區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建成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王軍說。(記者 劉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