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寶勤)8月10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印發《陜西省“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全面總結分析了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的顯著成績和面臨形勢,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緊密圍繞“信用陜西”這一主題,抓住信用賦能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實現信用信息數量和信用應用規模兩個提升,建立數據要素流通、信息安全管理、新型信用監管、個人隱私保護4大機制,到2025年末,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總量突破10億條、信用承諾覆蓋范圍超過70%、城市信用監測平均排名位居全國前40%,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規劃》共10章,設置了4個方面13項具體指標,從8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工作任務。一是立法規,建立健全信用法規標準制度,夯實法治信用基礎;二是搭平臺,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信用信息平臺互聯互通;三是通數據,加強信息歸集和共享,促進數據要素流通開發;四是優政務,深入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五是助監管,推進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六是強市場,培育和壯大信用服務市場,推動信用賦能數字經濟;七是重安全,加強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保障信用主體權益;八是興誠信,全面推進誠信文化建設,提高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規劃》設置了地方性信用法規制定、信用信息平臺建設、西部特色信用產品研發、誠信文化教育培訓等12個專欄,并將生態環境保護、交通運輸、能源節約、衛生健康、家政養老等9個重點領域納入了信用監管示范工程。
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將認真做好《規劃》的宣傳貫徹工作,充分發揮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持續跟蹤問效,確保《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落細,為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不斷貢獻“信用力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