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高忠平 王欣
今年以來,榆林市榆陽區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認真落實“六保”任務,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千方百計為就業創業注入新動能。截至目前,全區城鎮新增就業4500多人,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保市場主體 穩居民就業
今年春,面對全國疫情形勢嚴峻、企業復工復產難的情況,榆陽區制定了“免減緩降補保”六項具體措施,為1564家企業減免返還社保費用9430萬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確保3萬多名職工復工上崗。舉辦線上線下企業專場招聘會4場次,規上企業吸納勞動就業1000多人,開辟了企業就業渠道。受疫情影響,企業新增崗位有限,榆陽區加大事業單位招聘和就業援助力度,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1015人,公益性崗位安置城區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566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同時,面向企業職工、高校畢業生、貧困勞動力、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分類開展“新時代十萬農民培訓”“百日線上培訓”、以工代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等2600多人次,為廣大就業創業人員把脈支招。
聚焦全面小康 全力保障就業
榆陽區聚焦貧困勞動力就業,圍繞轉移輸出一批、培訓就業一批、企業吸納一批、扶持創業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社會保險保障一批“六個一批”的幫扶措施,解決貧困勞動動力就業3049人,有意愿和有能力的貧困勞動力全部實現就業。同時,創新實施整村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的新模式,為補浪河鄉曹家峁村、紅石橋鄉雙紅村等行政村,以聯戶擔保的方式,發放貸款53筆665萬元,支持發展集體產業,為當地農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實現創業就業的良性循環,有效推動鄉村振興。“我們村通過創業擔保貸款,貸了285萬元,種植了1000多畝山藥。山藥長勢良好,預計每畝純收入達到四五千元,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壯大了集體經濟。”補浪河鄉曹家峁村黨支部書記吳星世說。
優化服務環境 拓寬就業渠道
榆陽區堅持在場地上優先安排、資金上優先保障、人員上優先選配,高標準建成投運了1個區級創業中心、1個創業孵化基地和21個鎮級創業中心,實現了鄉鎮創業中心全覆蓋。“去年12月以來,利用短短4個月時間,建成了一批區、鄉標準化創業中心,著力打造培訓就業、企業孵化、特色品牌產品展銷、地方特色展示四大平臺。”據榆陽區標準化創業中心負責人李生泉介紹,目前創業中心和孵化基地共入駐企業148家,入駐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80多戶;先后接待100多名高校畢業生完成見習實習和創業體驗;累計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十余場,受益群眾達700多人次,帶動就業1600多人。
“我公司借助榆陽區創業中心提供的場所、平臺及各項優惠政策,對榆林戶籍部分未就業退伍軍人進行國防教育專業知識培訓。培訓合格后,讓他們到全市各幼兒園開展國防教育專題講座,促進幼兒教育全面發展,同時解決了退伍軍人的就業問題。”榆林塞北獵鷹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寧說,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訓退伍軍人100余名,開展各類講座2000余場,培訓幼兒達1萬多人次。
“下一步,區人社局將進一步理清思路,大膽探索實踐,協調落實招商引資、土地供應、財政獎補、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幫助企業穩產增效,拓寬規上企業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充分發揮創業中心和孵化基地優勢,創新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廣大就業創業人員綜合素質。”榆陽區人社局局長李琦說。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