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網訊 宜川縣位于陜西延安東南部,黃河流過此地孕育出天下奇觀壺口瀑布,以及九曲十八彎的晉陜峽谷。但晉陜峽谷因具有山勢陡峭、土層淺薄、土壤貧瘠等特點,常年來黃土飛揚,缺林少綠。2012年,陜西省為加強黃河沿岸造林綠化、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恢復區域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發展區域經濟,啟動晉陜峽谷綠化工程。宜川縣相應黨和政府的號召,連續多年實施晉陜峽谷重點區域綠化工程,將晉陜峽谷打造成“景區綠島鑲嵌、道路綠帶相依、山地綠衣相披”的靚麗風景線。
突破石質山地造林瓶頸 走出成功的造林治理之路
2012年以來,宜川縣每年拿出地方財政收入的20%作為晉陜峽谷綠化資金,連續多年實施晉陜峽谷重點區域綠化工程,累計投資資金2億元。在綠化工程建設中,因晉陜峽谷具有山勢陡峭、土層淺薄、土壤貧瘠、氣候干旱、風力較大、兔害嚴重等特點,大部分面積屬于較難利用的石質山地。如何克服自然因素,成功造林成為一大難題。
回憶起當初在山坡上植樹造林的日子,宜川縣林業局副局長郝云峰頗有感觸:“當時很困難啊,椿樹峁晉陜峽谷不僅山勢陡峭,而且降水少、風力大,土層薄,綠色植被很難存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斷地鉆研總結種植經驗,請外地專家指導。在不斷摸索中總結出一套屬于我們自己的綠化治理經驗,比如用客土回填解決土層淺薄的問題,氣候干旱用保水劑和澆灌解決,土壤貧瘢用填草施肥來解決,成活率低用生根粉溶液澆灌解決等方法。最終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形成現在這片郁郁蔥蔥的峽谷。”

宜川縣政府通過強化工程管理,培訓專業造林隊;推廣典型經驗,克服種植困難因素;盡力降低成本,建設索道運輸苗木;落實看護責任,成立了管護林場,專門負責晉陜峽谷造林地塊的后期管理等手段。現如今,完成晉陜峽谷直觀坡面綠化3萬畝,公路綠化38公里,節點綠化600余畝,村莊綠化4個,從縣川口至延長交界直觀坡面占線長達26公路,公路占線長達38公里。
壺口景區周圍及通往景區主要公路?沿線直觀坡面得到全面綠化,綠化覆蓋率從2012年的26%達到目前的56%,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數量大幅增長,野豬、狍子等野生動物再現,旅游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黃河沿岸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

沿黃公路是宜川縣的發展路、生態路
“沿黃公路的開通直接受益人口達220多萬人,因此這是一條致富路、旅游路、生態景觀路,所以沿黃公路周邊鄉鎮荒山荒坡的綠化也是宜川近年來生態環境工作的重點之一。”郝云峰說,沿黃鄉鎮荒山荒坡作為綠化重點,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億元,完成綠化面積8.5萬畝,使沿黃公路縣川口以北區域,尤其是黃河壺口瀑布景區周邊山體和通往景區公路沿線得到了全面綠化,其中采用“石坑客土大苗”造林面積達到2.3萬畝,大面積石質山地得到綠化。
隨著沿黃觀光路的建成,宜川縣把綠化重點從北部向縣川口至韓城交界處直觀坡面轉移,規劃從2019年開始,投資2.96億元,5至8年內完成剩余綠化面積5萬畝,其中2019年完成與韓城交界處石坑客土造林1200畝,2020年完成沿黃觀光路路側空地綠化,剩余面積將利用亞行貸款“絲路沿線生態保護與治理”項目資金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逐步完成,實現沿黃公路全線直觀坡面實現綠化。(實習記者劉思琦)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