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雷文姣)9月2日,安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安康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文化和旅游廣電局局長楊海波介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情況。
“創建中期調度評審位居西部第二,三次在全省交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經驗,公共文化服務5項案例在全省推廣,2019年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和群眾滿意度抽查綜合排名全省第一。”據楊海波介紹,自獲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以來,安康市把創建工作作為扶貧扶志的主要抓手、追趕超越的動力支撐、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載體,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大局,聚焦“補短板、調結構、求創新、提效能”,以創促建,初步構建起了符合安康實際、具有安康特色、能夠在全國貧困地區進行示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近年來,安康市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載體,建立和完善了“黨委領導、政府管理、部門協同、權責明確、統籌推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和市縣區政府“一把手”負總責的創建工作組織領導機制。市委書記親自匯報答辯示范區創建資格評審,多次調研指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并明確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務“開放共享”的要求。全市各縣區均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財政預算、惠民實事承諾事項等,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重點領域改革的政策文件,形成了“市級統籌、市縣聯動、文化主力、社會參與”的創建工作格局。
楊海波介紹,近年來,安康市全力補短板,全面提速文化設施建設,相繼開放了安康博物館、市圖書館、“藏一角”博物館、西城文化園、香溪文化廣場、高新生態文化公園和“一江兩岸”文體場所等一批文體設施;新建投用了漢江大劇院、安康美術館、安康科技館等市級地標性文化場館;加快推進安康非遺館、安康體育館、工人文化宮新建項目和市圖書館、市群藝館改擴建項目;建成投用“安康閱讀吧”24小時自助圖書館32個,觸角已由中心城區延伸到縣城和集鎮;建成開放“漢水生態博物館群”18個、村史館(社區博物館)50個。全市兩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設置率100%,“一縣一劇院”項目加快推進,鎮、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站)建成率100%,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鎮19個、示范村35個。2019年底,全市每千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建筑面積達到448.09平方米,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體系,設施功能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按照‘硬件保底達標、軟件爭創優良’的創建思路,通過補短、揚優、創特,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的‘安康樣板’。”楊海波說。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