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記者從西安市大氣污染防治和集中供熱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通過整治“散亂污”企業、燃氣鍋爐改造、嚴查煙花爆竹銷售、燃放等有力措施,西安市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天的改善目標,2019—2020年全市秋冬季空氣質量呈總體改善趨勢。
據西安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梁朝介紹,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壓減西京水泥產能30萬噸,完成“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771戶,完成25家工業企業VOCs治理項目和7家磚瓦、鑄造企業廢氣綜合治理;能源結構調整方面, 14.72萬戶居民實現清潔取暖, 12臺燃煤鍋爐完成清潔化改造,1544臺燃氣鍋爐完成低氮改造。
去年,西安市生態環境局累計淘汰高排放老舊車輛54128輛,依法查處打擊取締“黑加油站點”及流動油罐車10起;持續開展露天焚燒、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落實和揚塵污染防治督導檢查,查處各類大氣污染問題945個,曝光問題261批次。
梁朝認為,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是西安市去年應對重污染天氣的一大創新舉措。“當預測到未來大氣擴散條件轉差、空氣污染程度持續加重時,我們會提前5-7天向相關成員單位發布緊急管控指令,全市的建設、出土、拆遷等施工單位及建筑垃圾消納場等易產生揚塵的場所必須停止涉土作業。我們還要求燃煤、水泥等企業在實施超低排放的基礎上,再減少一定量的污染物排放。”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在重污染天氣發生前,通過提前采取應對措施,真正起到降低污染強度或緩解污染物累積程度的目的。”梁朝說。
數據顯示,2019年,西安市大氣環境質量呈總體改善趨勢,全年優良天數225天,較2018年增加10天,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中,首次整體退出后20位,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進入全國前30名。
梁朝表示,近期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將突出抓好揚塵污染防治,并提前做好應對夏季臭氧污染及“冬病夏治”相關工作。“我們還要繼續發揮科技治霾的主導力量,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運用,依托西安‘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大數據分析、調度作用,逐步實現‘人防’向‘技防’轉變。”(凌旎 蘇靜萌)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