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和其他90名援陜干部一起,楊鵬程從江蘇常州國際機場前往陜西繼續開展蘇陜協作工作。
楊鵬程是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橫山橋分院的一名內科醫生,2019年,作為技術類援陜工作隊員,來到了安康市漢濱區大河鎮中心衛生院工作。這次赴陜是繼續進行蘇陜對口幫扶。
和許多返崗陜西的江蘇干部一樣,楊鵬程也給他援助工作的陜西同事們帶去了一些很特別的禮物——100塊麻糕和一臺壓縮式霧化儀。
“在那邊他們(陜西同事)很照顧我們,常州麻糕是我們常州的特產,我就帶了100塊給大家嘗嘗,也代表自己的一點心意。” 楊鵬程對記者說。
楊鵬程工作的大河鎮中心衛生院距離安康市區車程約兩個小時,其中有一半是盤山公路。當地慢性病患者較多,醫療技術、設備相對落后。楊鵬程為此自帶了這臺壓縮式霧化儀。不僅如此,來陜西的這些日子里,他還將江蘇最新的醫療理念、醫療技術帶到了安康山區,盡可能防止患者因病致貧。

楊鵬程還對記者解釋說:“他們霧化機有的用的時間比較長,有的壞掉了,暫時帶一臺過去,等快遞比較順暢再給他們寄幾臺過去。”
和楊醫生同行的金壇區園藝技術指導站站長張洪海,在安康指導特色農業已經一年時間了,這期間,他將個人擅長的特色蔬菜以及食用菌的種植技術帶到當地。即使在疫情期間,張洪海也一直在線指導。當地農戶有任何疑問,他都及時進行詳細解答。他的指導曾經幫助當地一名種植戶挽回了20萬元的損失。
“香菇是傳統產業,羊肚菌是新興產業,這兩個都是效益比較高的,但是對農民來說風險也較大,如果某些環節技術不到位,農民的損失會很大。”張洪海表示。

目前,安康市的羊肚菌產業發展迅速,據測算,成功種植一畝田能為農戶創造凈利潤1萬多元。本次啟程安康,農技人員還將針對綠色稻米等蘇陜合作的重點項目產業進行指導。
因為疫情未能返回陜西的龔磊是新北區三井實驗小學的教師,雖然人在常州,心里卻牽掛著安康毛壩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疫情期間,他建立了閱讀者QQ群,為當地的學生、家長推薦書目,并將三井實驗小學的創新教學方法及時推廣給安康當地學校。
龔磊介紹:“我把我們學校的一些全息閱讀,向陜西的學校做一些推廣,這是江蘇省的一個品牌項目,我希望能夠帶動陜西的老師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3月13日中午,集中乘機返回安康的援陜干部人才共91人,其中干部22人、教師20人、醫生24人、農技人員23人、其他專業人才2人。在疫情期間,他們緊急為安康籌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協調兩地開展勞務協作“春暖行動”,組織復工直通車、復工專列助力安康勞務人員返崗復工……幫扶工作時時在線推進。
抵達安康后,他們將立即投入脫貧攻堅一線,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助醫助教、科技興農等方面深化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

過去的一年里,常州市向安康市援派黨政掛職干部23人,專業技術人才289人,分別完成協議數100%和160.5%。2020年將繼續強化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扶貧等措施,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擴大幫扶成效,助力安康決戰決勝,為鄉村振興打牢基礎。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