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聯系陳英采訪時,她正匆匆忙忙準備出門,說明來意后,她一臉歉意地說:“遲一些吧,我得去村里給大家伙兒發工資了,年末大家都等著用錢呢,可不能耽擱!”鎮坪縣曙坪鎮雙坪村正是她的目的地,開辦的烏雞養殖場除了為當地百姓提供就業外,還是鹽道名菜“招胥蛋皮”的原料基地。“‘招胥蛋皮’所需的原材料多且工序復雜,我要從源頭上保證鹽道美食的品質和口感。”
傍晚時分,她風塵仆仆地從貧困村里趕回來接受記者采訪,“鹽道”是她話語中提到最多的詞匯。作為鎮坪大酒店總經理、縣政協常委,她的工作與生活都與“鹽道”密不可分。

“千香百味都不久,只有鹽味戀得長......”鎮坪至今還依然流傳的這首民謠,“鹽道”在當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陳英就是鹽道美食的忠實粉絲,她自小就深受家鄉鹽道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對父輩鹽工們艱苦卓絕的創業精神和不畏艱險實干精神深懷敬仰之情。
從鎮坪山村到縣城打拼,從給別人管理酒店到擁有自己的酒店,幾番輾轉波折,陳英覺得最能動人心還是深山古道里的美味。“我曾問我母親,記憶中最想念的美食是什么——鹽背子、漿巴是母親給我的答案。”陳英回憶到,“鎮坪漿粑就是秦巴古鹽道的一道獨有的美味,是一代代鹽工不可或缺的干糧。”
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許多傳統美食都塵封在人們記憶深處,技藝傳承越來越少。為了留住這些美味,陳英根據父輩們詳實的講述,按照原來的制作工藝與流程,重現了父輩們記憶深處的味道,并且進行了加工改良,讓這道陜南美食重現餐桌,登上了大雅之堂。2016年改良后的“漿粑餅”,在陜西省美食大賽上獲得了“首屆陜西金牌旅游小吃”的稱號。
2017年,第二屆安康美食文化節在漢城國際商業街隆重舉行,來自安康各縣區的68家優秀餐飲企業同臺競技,陳英率隊的鹽道美食——老漿粑餅被評為“安康十大特色小吃”;招牌菜品“鎮坪香韻”被評為“安康十大金牌菜”,陳英個人也榮獲安康市“最美廚娘”稱號。
欣喜之余,有游客問她:“鎮坪除了漿巴餅,還有其他好吃好玩的嗎?”一時之間陳英竟不知怎樣介紹才好。那時陳英才意識到鎮坪古鹽道文化的傳承,缺少一些文化色彩和品牌建設。
如何做好鎮坪縣的鹽道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除了研究鹽道美食,政協常委的身份為陳英提供了建言獻策的平臺:參與活動調研,在搶救和保護的前提下,圍繞如何科學開發利用鎮坪古鹽道文化資源;在《關于加強鎮坪鹽道文化品牌建設的建議》的提案中,陳英建言深入開發鹽道美食品牌,挖掘更多的鹽道故事,豐富其內涵,推進鹽道美食博物院或鹽道美食文化村的啟動建設,給予鹽道文化更多的繼承載體。
“我希望‘鹽道’文化傳承和發展,像鎮坪的‘長壽之鄉’文化品牌一樣響亮,讓‘鹽道’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陳英滿懷期待地談到。而現在,鎮坪的鹽道文化廣場、鹽道美食技能促就業大賽漸漸地步入大家的生活,“鹽道”也在人們的心中慢慢“蘇醒”。“目前,鹽道文化展示館也在建設中,讓游客更為方便、透徹地感受鹽道文化。”陳英介紹到。(來昌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