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張楚翌) 日前,《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復制推廣陜西自貿試驗區第二批改革創新成果的通知》發布,確定在全省復制推廣改革創新35項成果。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空港功能區行郵稅移動支付、文勘前置、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機場協同運行四項改革創新成果得到認可。

互聯網+移動支付通關時效顯著提升
2018年,陜西自貿試驗區空港功能區聯合西安咸陽機場海關,協調銀行和有關監管部門,在旅檢現場成功安裝了新款無線POS機征收進境物品行郵稅。除了銀行卡,還可通過“支付寶”、“微信”進行掃碼支付,標志著西安咸陽機場海關旅檢現場行郵稅的征收步入移動支付時代。
“掃碼快多了,以前得等好久,現在幾秒鐘就可以完成支付。”省去了人工點鈔、找零、刷卡等環節,移動支付最快3秒即可完成繳稅,進境行郵稅的繳納時長單位由“分”升級到“秒”,進一步提高了現場通關效率。

集中前置文物勘探優化企業投資環境
“以往項目入區后文勘程序多、用時長,影響項目開工,但是空港新城交付我們的直接就是凈地,幫我們省了很多時間和成本。”綠地項目相關負責人說到。
文勘前置是空港新城落實項目用地的一種新模式,通過在項目入區前對區內已儲備土地進行全面集中的文物勘探,為項目落地和開工建設打好基礎,同時保護了歷史文化遺產。
截止目前,空港新城已完成158宗22861畝儲備土地文物勘探工作,同時完成53宗12029畝儲備地文物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為華瀚、寶能、川航、南航、綠地、海航長安物流等企業按期開工建設提供保障。

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新模式通過1個指揮系統平臺,3支隊伍,5類人群構成的信息員隊伍,5類人員組成的專業處置隊伍,形成信息共享、源頭防治、高效處置、服務企業和群眾的“1355”網格化管理新模式,使空港新城社會管理能力明顯增強,社會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入區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大幅提升。
“以前老百姓遇見哪條路臟了,哪個路燈不亮了這些問題不知道找誰處理,現在好了,可以直接拍照上傳到空港新城網格化和社會事物管理平臺,很快就會有人來處理。”空港新城城服公司北杜六組組長劉會俠認為,這個平臺能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生活也更方便了。
機場協同運行管理,提升服務品質
為創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運行管理機制,陜西自貿試驗區空港功能區聯合西部機場集團積極探索,形成“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協同運行管理委員會為組織機構、聯合運控中心為運行載體、A-CDM系統為平臺支撐”的協同運行體系建設思路,實現了從管理框架向管理體系的轉變。
2018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共保障放行航班161383架次,其中,運管委協調干預航班12743架次,處置成功9824架次。航班正常率顯著提高,航延處置力大幅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凸顯。
未來,陜西自貿區空港功能區將繼續把握制度創新這條生命線,開展更多的探索和試驗,及時總結梳理,不斷加快臨空型特色自貿區建設步伐。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