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全力推進產業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以推進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大力發展30多種特色產業。我省明確每縣2~3個主導產業,并建成動態的、具有競爭性產業扶貧項目庫,目前入庫項目達1.5萬個,啟動實施0.7萬個,涵蓋種養、電商、旅游等多個產業類型,惠及40多萬貧困戶。
——持續推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扶持培育龍頭企業2127家、發展專業合作社6.1萬家、注冊家庭農場1.7萬家、認定職業農民8.7萬人;新建蘋果4.0智能選果線上百條,加快蘋果大數據中心、11個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5個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9個產業強鎮、12個農村特色產業小鎮項目建設。
——發揮技術服務“110”平臺作用。聚集專家教授、技術干部、經營主體、職業農民,吸納近2萬名土洋專家解決產業技術難題,僅上半年就開展技術幫扶104.5萬戶次,群眾滿意度超過97%。
——借助陜西特色優質農產品“三年百市”營銷行動,在銷售區累計建設品牌形象店超過400家。舉辦1+7農業品牌設計大賽;參加展會大力宣傳推介“陜牌”農產品;設立陜西農產品營銷點6600多個;與貧困縣簽訂特色農產品銷售協議50多億元。
——全省貧困村集體經濟清產核資全面完成,實現計劃退出村集體經濟全覆蓋。今年整合產業扶貧資金5800萬元,每縣安排200萬元,重點支持29個計劃脫貧摘帽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目前計劃退出的1921個貧困村均已建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截至目前,登記集體經濟組織11770個,其中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5978個,覆蓋貧困人口108.7萬人。(實習記者 趙婧)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