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馮妍):于古村落中感受靜謐,在千年老窯里對話傳承,9月13日上午,參加“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讓渭南非遺走向世界”2019多國媒體渭南行活動的外媒采訪團走進渭南澄城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通過實地參觀走訪、體驗制作,探知堯頭窯的過去與傳承。

外媒記者參觀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 攝影 陳鏘
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位于澄城縣堯頭鎮堯頭村,遺址面積約4平方公里,現存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窯址129座、古民居75處、瓷制作坊78處、廟宇祠堂17處、瓷片堆積層3處,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遺存最豐富的古瓷窯遺址,被專家譽為古瓷窯“活化石”。2006年6月,堯頭窯陶瓷燒制技藝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園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外媒采訪團走進忠陽作坊,看到堯頭陶瓷燒制技藝省級傳承人劉忠陽正在專注地制作杯子,外媒代表近距離觀賞,并用鏡頭記錄著在忠陽作坊的所見。

外媒拍攝堯頭陶瓷技藝傳承人劉忠陽(左一)制作陶瓷 攝影 李歐
據劉忠陽的妻子周引弟介紹,近年來,他們制作的陶瓷聲譽越來越好,不少省內外的客戶接單購買,他們的陶瓷還遠銷至海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來跟著他們學藝。

堯頭陶瓷國家級傳承人周鐵懷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采訪 攝影 陳鏘
沿著村落繼續前行,外媒采訪團來到了年近70歲的周鐵懷老人的作坊,在了解了周鐵懷與堯頭窯之間的故事后,無不為老人的堅持所動容。2000年前后,堯頭瓷器售賣艱難,很多曾經的手藝人被生活所迫不得不離開,但周鐵懷始終堅持用最原始的方式燒制陶瓷。周鐵懷說:“我做這個已經快40年了,祖祖輩輩都是在這個窯洞里做堯頭陶瓷。堯頭陶瓷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里,到我手里已經是第十代。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東西,不能丟失。我要一直做下去,我的兒子、孫子也都在學習、傳承這項技藝。”2017年,周鐵懷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外媒采訪團參觀堯頭陶瓷制作 攝影 陳鏘

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一角 攝影 李歐

外媒代表在千年窯前合影留念 攝影 李歐
在參觀完堯頭老街、家廟及千年窯后,外媒采訪團還親手體驗了一把陶瓷制作。

韓國《蘭與生活》雜志社記者金鎮錫體驗陶瓷制作 攝影 李歐
韓國《蘭與生活》雜志社記者金鎮錫說:“這個地方真的很美,我很喜歡,無論是傳統技藝的傳承還是整體生態,能這樣大規模的保存好真的很不容易。這是一個很好的文化交流與進行文化創作的地方,也是一個值得花一段時間去深度了解、感受的地方。”
“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自成立以來,圍繞‘三分文旅、七分產業’的發展定位,在堯頭陶瓷技藝保護與傳承、黑瓷產業化發展及旅游開發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澄城縣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管委會主任李云鵬介紹說。
2011年10月,澄城縣確定了“一城兩翼三帶四區”的發展戰略,將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作為“四區”之一,拉開了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建設的序幕。2016年起,澄城縣以堯頭窯為龍頭,發力文化旅游,逐漸走出了融合發展的新路徑。下一步,澄城縣將堅持全城旅游不動搖,以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為龍頭,多措并舉,不斷提高品質、擦亮招牌,輻射帶動全縣旅游大發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帶動廣大群眾增收致富,助推縣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