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示范區上下正掀起學習貫徹提升營商環境大會精神的熱潮,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實際,紛紛提出了貫徹舉措。那么,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李婧書記提出了“破障礙、去煩苛、增便利、善創新、優配套、筑坦途”六個著力點。這既是實施“3631”方略的核心,也是破局的關鍵。我們要深入領會這六個著力點的精神實質,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堅決打贏優化提升營商環境這場硬仗,推動示范區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破障礙,就是要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環節。對各級各部門來說,其實質就是思想上要從“官本位”轉變為“民本位”,切實掃除一切不利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障礙,把手中的權和部門的利,放權于市場和社會,讓利于企業和群眾。具體來說,就是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對存在的“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等問題,以及推諉扯皮、態度冷漠、語言生硬等現象,以堅決的態度,“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的勇氣予以解決,為企業“松綁”、為群眾“解難”、為市場“騰位”。
去煩苛,就是要減稅降費,降低企業成本。要著力打破人為設置的增加企業發展成本的條條框框,多措并舉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要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全面降低企業配套、用工、用能等成本。要以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率為去煩苛的目標,進一步壓縮相關項目的辦理時間。要強化扶持降成本,不斷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推動供應鏈金融發展,努力讓各類市場主體手中的資源都能有效發揮作用、轉換為現實生產力。
增便利,就是要堅決剔除不必要的辦事程序,提升行政服務效能。要充分發揮好“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作用,以一網通辦取代多頭審批,實現信息共享,讓“信息網上行,群眾少跑路”成為現實。要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創新行政審批方式,積極提高審批效能,切實讓廣大群眾在楊凌感受到辦事的方便性、快捷性。要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制度,用更多的公開透明換取群眾更多的信任支持。
善創新,就是要在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動制度創新。改革開放以來,深圳之所以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其經濟特區的身份外,最為重要的是通過制度創新的一系列好做法,營造了不靠關系不靠討巧的純粹市場競爭環境,形成了“找市場不找市長”的良好氛圍。對楊凌而言,我們要對標發達地區,緊盯制度創新不放松,以公正、開放和效率為導向,堅決杜絕法治意識不強、審批環節過多、市場意識欠缺等問題,建設全省一流的法治化、國際化和便利化營商環境,讓企業能夠在市場中自由翱翔。
優配套,就是要為廣大企業家、創業者在楊凌發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客觀地講,楊凌在教育、醫療、養老、文化、城區管理等方面還存在短板。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加強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強化金融商貿、雙創、會展業以及文化產業的業務配套,不斷提升城區治理水平,切實滿足廣大干部群眾和客商在楊凌工作生活的舒適度、滿意度。
筑坦途,就是要持續轉變作風,在楊凌打造一支同心同德、步調一致、能征善戰的“鐵軍”隊伍。要以“事不過夜,馬上就辦”的態度落實工作任務,以“金牌店小二”的服務方式和“五星級服務員”的服務標準,對企業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大力營造良好的重商、尊商、育商、聚商環境,讓企業在楊凌有更多的獲得感、歸屬感。
營商環境比金子更珍貴。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示范區提升營商環境暨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大會精神上來,統一到“3631”方略上來,以強有力的舉措,堅決貫徹落實好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六個著力點,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作為,為楊凌奮力追趕超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